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技術分析漫談(10)~不執著於技術才能理智的去思考技術

技術分析漫談(10)~不執著才能理智思考

【不執著才能理智思考】


  學技術分析,不可以執著。學任何東西,都不可以執著;不可以背離人心。

  經典上說:『心外無法』,任何方法,如果疏遠了人心,到最後都將是一場空。

  均線學、量價關係、K線學、型態學、趨勢線、融資融券、統計指標、葛蘭碧八大法則、艾略特波浪理論、黃金切割率、費波藍希係數、時間週期法則……這些技術,如果使用者從來沒有去思考過它背後的人心意義,那麼,終究是「不得法」,而不是「無一法可得」。

  在初學的入門階段,需要精進學習、奮發圖強,每學到一段知識,都需咀嚼再三,思索用之於實戰時的人心變化;也就是說,要去思考: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規則?』、
  『為什麼在這個地方要用這種方法?』、
  『這種方法是長線法還是短線法?它是個單行法規?或是普遍的真理?』、
  『為什麼這個方法要在這時候進場?為什麼不早幾天?早幾天會產生什麼後遺症?』、
  『用這種方法對我的心理會有怎樣的影響?』、
  『用這種方法對我的身體健康會有怎樣的影響?』
  『要如何熟練這個方法?必須靠實戰嗎?模擬操作可以嗎?』
  『這種方法有沒有分層境界?如果有,我要怎樣練習?』……

  學技術分析,不可以執著。所謂執著,就是鑽營過度。在感情上黏住了,放不下;於是理智蒙塵,意識不再清明,到最後失去本心。

  為了防範自己脫離本心,必須時常反躬自省,深入問題,從人性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死背規則、死讀書。

  一九九○年,台股崩盤,人心陡降,年輕人紛紛離場,一九九六年開始,網路科技蓬勃發展、無疆界市場打開,市場知識傳播迅速,投資書籍變多、第四台變多、投顧節目變多……此熱潮持續三年之後,一九九八年春季,台股在九千點附近橫盤了兩個月,然後譁然墜落,那是我十年來看到的最後一個比較完美的「三尊頭」──從那以後,加權指數的頭部不是愈做愈小,就是「縱谷」愈來愈深、「跨度」愈來愈大。完美的「三尊頭」竟不可得矣,只好往千百支個股當中去淘沙揀金。

  然而,大多數的技術理論,都嚴重忽略尖頭反轉的現象(因為之前太久才發生一次了),所以一旦盤性改變,那些昔日有賺到錢的「贏家」仍舊執著於舊的技術分析,還寄望能夠「盤個頭,解個套,出個貨」,殊不知人心已然改變,正所謂「一夜變心,翻臉無情」,「奔、殺、逃」的速度,恰如人心的善變。

  當這個社會的知識開始氾濫,群眾就會陷入自我傲慢的潛意識,以為「自己知道的很多,可以跑在別人前面」,這種「先發制人」的心態,其實是「追逐近利」的短視心理。加上工商業社會的競爭,速度就愈來愈快、賭注就愈來愈大。

  人心善變,但慾望不變,所以技術分析依人心慾望做調整,有時候泰然等待三尊頭完成,故大軍暫時紮營停下;有時候卻又不假思索,直接頓悟此處為尖頭反轉,全軍速退,不留一鍋一灶。

  練型態學者,即是思索「為何三?」、「為何一?」三頭,就是群眾的財務槓桿運用不大;一頭,就是一堆「中咖&大咖」過度使用財務槓桿倍數,故一發不可收拾。然而,過度執著於技術分析者,有時候會忘記去分析市場的人心變化,他們只計算技術,卻忘了觀照人心的貪婪。
 
  反過來講,當我們觀察到人心的貪婪的時候,亦不可執著,不能忘記使用技術時,有時候需屏棄一切雜念妄想,不可過度被群眾的心思所影響。

  預測派在實戰的時候,不可執著於一法,因為執著易生傲慢,傲慢必招失敗。但有時候也不可以因為「不執著」而變為無根的浮萍,然後淪為「沒有紀律」。

  兩者之間的拿捏、取捨,就是『中道』。中道者,兩邊的知識都精通,卻又不執著於兩端。不恃才傲物,就能近於勝利。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02 , Taipei 早晨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