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股市概念(34):《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重點筆記(上)


股市概念(34):《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重點筆記(上篇)

【《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重點筆記】 (上篇)

    
  我寫部落格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希望把一些觀念寫出來,然後用這些觀念去澄清那些已經受到污染的世俗觀念。換言之,長久以來,我想告訴一些積極型的投資人或投機客:如果當事人不具備一些正確的觀念,那麼最好還是退出市場,不要再浪費時間跟金錢。

  但是,有一些朋友,佔少數,他們也不是那麼想成為什麼股市贏家,而只是想多知道點東西,那麼,我建議這些朋友在看這些摘要的時候,不妨多注意一下原作者的思考方式跟研究精神,尤其是像技術分析這種東西,其中有些思想是很細膩的,頗符合哲學家的懷疑精神跟實證主義。

  所以,我建議大家:要學習的是每件事物背後的精神,而不是侷限於那件事物本身。

  以這篇摘要來講,我做的這些筆記,也許是贏家的基礎吧,但並不是贏家的全部。我擔心的是:有些過度期待的積極型投機客,會把這些資料當成贏家的利器(當然,有這種認識已經算是不錯了,因為有很多人還無法認識到這一點),然後就自己關起門來拼命研究,希望能獨自領悟出操作的核心技術──有這樣的雄心壯志,我很欽佩,我也很感謝這些朋友如此看得起我寫的這些筆記重點;但是我憂心的是:這麼多年來,我所看到的獨立研究型投資人,絕大部分到最後都無聲無息地退出了。有時候並不全怪他們,而是這個市場裡裡外外的邪說誘惑太多,很難讓人不迷失。

  贏家不只是知道『知識』而已,還要經過『訓練』。目前部落格無法在訓練這個項目著墨太多,因為我沒辦法從螢幕中活生生跳出來告訴大家要怎樣做那些反覆冗長的訓練動作。

  前面幾篇摘要主要是贏家必須具備的『大觀念』。本篇卻是屬於技術類的文章,風格不一樣,所以我才寫了以上那些叮嚀的話。


  約翰.墨菲(John J. Murphy,一九三四年生),美國著名的技術分析專家。他寫的技術分析書籍,都很平實中肯,沒有渲染造作。

  《期貨市場技術分析》,我手上的版本是北京地震出版社,譯者是丁聖元先生。  

  以下是本書第九章的重點摘要,大家先看看,總共四十五項重點,占全書的極小部分(全書有五百三十一頁!)。我的注解寫在每一小段的後面。

  本書在台灣沒有出版,但其相關的姐妹作:《金融市場技術分析(上下兩冊)》,國內由寰宇出版社發行(http://www.ipci.com.tw/book3.asp?Mno=26&Bno=54),我建議對技術分析有研究興趣的朋友們應該買來讀一讀,以便了解很多技術方法的優缺點,以及作者嚴謹細膩的研究精神。墨菲先生是真正的資深老手,他對於各種技術方法在實戰的時候會遇到的一些問題,所知甚詳,我們須要的,就是由真正的戰士來告訴我們戰場上的實地經驗。(只要是好書,我就有可能會推薦,純粹免費義務,並未收取任何費用,只希望大家從好書中得到良好的教育與正確的啟發。)

  (我要提醒我的親密好友學生們:以下這些東西,是基礎,你們學到的東西,已經超越這些太多了。現在之所以把些基礎知識公佈,是因為當初我一直沒有講太多這些簡單的基本東西而直接跑去講後面的重點,我怕有些人信心還沒建立起來,所以決定從比較基本的地方做一遍講解,以求信心的完整。) 



◎重點摘要:

  1。移動平均線:這也是絕大部分趨勢順應系統的機關之所在。

  解說:如果您是想『順勢而為』、如果您是想『有行情就做,沒行情的時候就不要想太多』、如果您想擁有一套『買進信號出現就進場、賣出信號出現就離場』的操作方法,那麼,均線法是最適合您的。所謂『機關之所在』的意思是:這就是隱藏秘密的關鍵處了。但是作者不想直接點出來,也不想多加幾個驚嘆號提醒大家注意。為什麼呢?因為絕大部分的操作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作法,想要叫他們放棄自尊而改採別人的生活方式,那等於是在羞辱他們。


  2。移動平均線這種技術指標,最富靈活性,適用最廣泛。囚為它的構造方法簡便,而且它的成績易於定量地檢驗,所以它構成了絕大部分自動順應趨勢系統的運作基礎。

  解說:重點是在:它能夠放到股價的歷史資料庫裡面去做檢驗,這就是機械操作法的精神。如果是預測式操盤法,你就無法去檢驗,因為預測法要看當時的週圍環境狀況,然後再依據臨場臨場做出反應──這種預測方式無法檢驗過去,唯一的測驗方法是叫他趕快交出新的成績單。但是又擔心落入隨機致富的陷阱。


  3。圖表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觀的,我們很難核查分析者的成績。因此,圖表分析不太適合電腦。與此相反,移動平均線的規則卻可以簡易地編成電腦程式,然後,由電腦自動地生成各種買入或賣出信號。

  解說:有些機械操作派很講究把操作法給電腦程式化。我個人雖然還沒把工作完全交給電腦自動交易(只有部份),但是我尊重電腦科學未來繼續蓬勃發展的可能性,所以我認為用電腦程式去做部分的歷史檢驗工作是一個很有想像力的點子,雖然它可能跑的太快了一點,但卻是一個未來研究方向的提示──提醒我必須加緊努力改良自己的操作法,免得輸給那些躺在床上睡覺就可以讓電腦幫他賺錢的人。


  4。不同的圖表分析者也許會對同一個價格形態到底屬於三角形、還是鑽石形,或者對同一個價格形態到底是傾向於看漲、還是看跌而爭執不下,但是,從平均線得出的趨勢信號卻是精確的,不隨我們的主觀意志而變。

  解說:圖表分析主要是指型態學。型態學是很好的東西,這點是錯不了的,不須要過度懷疑,但其缺點是:它比較難學得會。有很多基本派的股市大師在他們的著作中,充分展露出這些在基本分析領域中具有非凡卓越智慧的大人物卻在技術分析的範疇中表現出愚昧傲慢的呆板思想。由這一個現象就可知道型態學的高門檻。所以,在圖表功力沒有成熟之前,還是以均線法為操作的中流砥柱,才是務實的做法。

  5。我們先為移動平均線下個定義:最通常的做法是採用最近N天的收市價格。我們把新的收市價逐日地加入陣列,而往前倒數的第N+1個收市價則被剔去。然後,再把新的總和除以N,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N天平均值)。

  解說:均線的定義,到處都可以查得到。遇是網路上到處可以查得到的東西,一般人可能愈認為它沒啥稀奇。這就好像全世界有十四億人說中文,所以就認為中國文學一定很庸俗──這種錯誤的邏輯在地球上倒是不分人種,很多人都會犯。


  6。關於怎樣才能使移動平均線效果最佳,還有不少間題。比方說,我們應該計算多少天的平均值才合適?到底該用較短期的呢還是較長期的呢?是否有一種廣泛地適合所有市場的最佳移動平均線?或者是否每個市場都有一種最佳移動平均線?只有收市價最適合計算移動平均值嗎?同時採用好幾條移動平均線,是不是效果更好?是簡單的移動平均線,還是線性加權的移動平均線,或者還是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效果最好?是不是在某些情況下移動平均線表現得好,而在有的情況下則表現一般?……我要先聲明,這些問題迄今尚無嚴格的定論,我們將要交代的只是該領域現有的一些研究結果。

  解說:一連有七個問號,代表著七個問題,也指出了七個思考的方向。這就是科學的研究精神。讀書的時候,要會懷疑、要學會提問題,這樣才能約略推測出將來在實戰可能會遭遇到的真實狀況。問題可能是虛擬的,但卻往往在戰場上變成了真實。


  7。正統的圖表分析從不企圖領先於市場。移動平均線也不例外,它也不超前於市場行為,它追隨著市場。僅當事實發生之後,它才能告訴我們,新的趨勢已經啟動了。

  解說:均線法不超前於市場行為,當事實發生之後,它才能告訴我們,新的趨勢已經啟動了──這就是中國傳統哲學『後發制人』的哲學精神。雖然這是極優秀的觀念,但卻跟當前功利社會先發制人的世俗成見所抵觸,以致於均線法不受青睞。


  8。移動平均線是一種平滑工具。通過計算價格資料的平均值,我們求得一條起伏較為平緩的曲線。

  解說:『平滑』的線條,才容易看得懂。鋸齒狀的線條,雜訊太多,干擾太多。


  9。儘管較短期的平均線能減小"時滯"的程度,但絕不能徹底地消除之。

  解說:所謂時滯,就是指它的訊號出現時間會落後於真正的漲勢或跌勢啟動之時。這是為了要花點時間去確認此訊號的真假,並不是表示此法拙劣,千萬不要誤會。如果要消除時滯,就會變的過份敏感,被騙的機率也會提高。


  10。短期平均線對價格變化更加敏感,而長期移動平均線則遲鈍些。在某些市場上,採用短期移動平均線更有利。而在另外的場合,長期平均線雖然遲鈍,也能發揮所長。

  解說:長短週期,各有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所失。天下沒有完美的事物,端看我們的智慧幫他們找到適當的位置。

[上篇結束,請等待中篇]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4-22, Taipei 早晨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