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日 星期五

股市概念(38):《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重點筆記(下篇)

股市概念(38):《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重點筆記(下篇)

【《約翰墨菲的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重點筆記】 (下篇)


[續中篇]

  30。美林公司研究部門的工作。他們在弗蘭克.霍克海默領導下,從1978年到1982年,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電腦交易系統的研究報告。這些成果引人注目,是業內迄今對移動平均線應用最深入的研究。為了發現表現最佳的移動平均線組合,他們進行了大量的移動平均線技術的試驗。他們還把這些移動平均線的組合,同其他各種技巧,諸如週價格管道(即週規則)、日內和日間價格管道、線性回歸、以及威爾斯.王爾德的方向性運動系統等作了比較。他們的研究目的,是要得到上述每種技術的最佳(或優化的)成績,然後對各種技術的結果加以比較,從所有可能的方法中,發掘出對每個市場最切合的技術指標。

  [解說]美林公司是個大公司,為了檢查這項技術是否可行,慎重其事地調動大批人馬去做驗證。其實,在股市中,我們既然是用技術吃飯,當然就要檢查這個吃飯的傢伙靈不靈光,這是要實際下海去操練的,不是嘴巴講的玩玩的。但是,今天一般的投資人,他們所使用的方法,都沒有經過驗證,而是光憑自己的想像認為這個方法可行。這種沒有科學根據的妄想,到頭來不是招來立即賠錢的厄運,就是跌入隨機致富的陷阱而不自知。


  31。美林公司研究部門的結果:
  A。首先,我們引用霍克海默自己的論述:“這些試驗為我們提供了經驗性的根據,表明期貨價格的變化並不是完全隨機發生的。事實上,這些趨勢順應技術產生了顯著的利潤,即使我們把交易費用考慮進去也不例外。因而技術分析作為一種價格預測方法,它的有效性在這裏得到了支持”。

  [解說]我們要檢查一個操作者到底是不是贏家,不是叫他去預測明天是漲還是跌,而是要去檢驗他用的方法到底對不對!──如果他是預測派,那就麻煩了,嗯,大概要持續追蹤十年以上才知道他是否有可能是真正的贏家!──如果是機械派,那就好辦,把方法調出來,跑歷史資料庫……先跑完再講一遍。最重要的是:要拿出證據來,證明這個方法可行。


  B。沒有哪種移動平均線在所有市場都表現得最佳。或者換種說法,每個市場看來都有自已獨有的優越移動平均線。

  [解說]美國市場最有效的移動平均線,就跟台灣市場的不太一樣,但是應用的原理相同。中國市場的移動平均線,跟台灣市場的相同度就很高。


  C。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勝過較短期的移動平均線。

  [解說]是的,使用長期均線的長線操作法,利潤是最大的。因為它佔了兩個極大的優勢:第一、它提供比較寬闊的空間去『加碼』;第二、它的延續時間比較長,可以擴大獲利。但是在實戰的時候,幾乎七成以上的操作手都會沉迷於短線(連中線都快沒辦法做了),然後陷入不可自拔──雖然使用的還是平均線,方法正確沒錯,但是在身心健康上勢必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D。簡單移動平均值方法既勝過線性加權平均值法,也勝過指數加權平均值法。

  [解說]注意:在很多時候,最簡單的,威力最大。所謂大巧若拙,這個道理很多人都聽過,但是實際用起來的時候,大部份的人都是完全不懂。


  32。雙移動平均線組合看來是最好的選擇。那麼歸納一下,在移動平均線方法中,最好的辦法可能是,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通過優化過程,選出它的雙簡單移動平均線的最佳組合。

  [解說]是的,雙線法在目前看來,這一組的搭檔,在不同市場、不同時間,它所表現的適任性最強,效果最佳。


  33。所謂優化,貫穿著上述研究的始終。每條移動平均線(或者每種技術指標)都應當、也能夠針對具體市場的個性、特點進行優化處理。

  [解說]優化在研究的過程中經常用到。現在有了電腦,優化的工作檢簡便了許多,操作者應善用電腦資源才是。


  34。優化過程的困難之一是,一有新資料,我們就得把優選的過程從頭再來一遍。每當市場情況發生變化,優化結果(優選的移動平均值的時間跨度,也就是天數)就可能也得變。

  [解說]是的,一旦市場發生『週期性的變化』,可能就要更改參數!這個「調整參數」的工作,就是優化。很多投資人,當初在學方法的時候,因為沒有順便學習調整參數的方法,所以日後碰到環境變動就不能適應,這是很遺憾的。市場大概每個三年到五年就會有一個中級規模的變化;每隔十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動(這跟上市公司的數量增多有極大的關係),但是核心原理是不變的,所以每隔幾年的時間,我們就要重新進行優化的工作。


  35。儘管美林公司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一段時間內,優選的移動平均線天數相當稱定,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不可以對過去優選的天數過分倚重。在此我要強調,各圖表中的優選天數,僅僅是為了說明問題而引用的,而不是說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它們仍是最佳的平均線天數。

  [解說]美國市場的優化參數,就跟台灣市場的有差別。其實這個辨識差別的工作,並不難,只要學的是活方法,在各種不同的市場都能夠運用順利。但是如果學的是死方法,就會經常抱怨水土不服。舉一個最普遍的例子:台灣的股票市場跟指數期貨市場,兩者使用的參數,就不太一樣。學活方法的人,最快的大概不到一天就可以找到比較優化的選擇,但是如果學的是死方法,可能在場內混了二十年都找不到!然後就怪罪這方法落伍沒用了──這絕非筆者誇張之詞,而是親眼見過這樣的案例。


  36。隨著微電腦的出現,各式應用軟體層出不窮,優化過程相對簡易了。其實,針對幾乎所有的技術指標,我們都可以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優選出最佳的時間參數。

  [解說]注意:『所有的技術指標』都要經過驗證!沒有經過驗證的技術,不要亂用啊!──切記:不要把自己當成白老鼠。


  37。然而,問題依然棘手,到底我們應該隔多久——按照何種頻繁程度——重新優選一次呢?如果我們測試的頻繁程度不夠,交易者就要冒優選參數過時的風險。如果我們做得太頻繁,那又會有新問題。並非所有的分析者都推崇優化方法。有人認為,全部優化過程,不過是把這些參數調整一下,以適應過去的價格資料。這些懷疑論者覺得,既然這些所謂優選參數從沒有在真實市場條件下,真刀實槍地檢驗過,當然就是可疑的了。

  [解說]『重新優選』的工作,我上面已經講過了,大概每隔三年就要檢查一次。但是我自己因為經常在改良手邊現有的操作系統,所以我常常在做重新優選的工作。一方面是為了改良舊的方法,另一方面是為了嘗試開發比較新的觀念。但我絕對不是一個喜新厭舊的人──經常重複進行優選的工作,主要是讓我更熟悉市場的歷史,以及反覆模擬實戰的技巧、保持戰鬥能力……這其中的好處,非常多;但是一般的投資人,因為沒有時間跟體力去做這個工作,所以日子久了,就有陷入戰力鬆弛之虞。我常幫他們擔這個心,但是他們自己好像都不擔心。他們誤以為經常操作就可以保持戰力──這是危險的觀念,甚至有可能演變成錯誤──未來的戰力保證,是取決於你的學習能力跟改良能力。這就好像一個科技公司的未來,主要是決定在他的研發能力,而不是完全取決於他過去的銷售經驗。


  38。前面的研究結果當然也不是終極的答案。不過,這些研究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工作綱要。在我們今後從事本領域更深入的研究的時候,它們是很好的起點。

  [解說]其實,在還沒有達到『不退轉贏家』的境界之前,每一個舊的研究計畫的結束,都是另一個新的學習計畫的起點──這個道理,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一些初級贏家)。


  39。移動平均線與週期現象關係密切。

  [解說]股市漲跌,就是一種週期現象。既然跟此現象關係密切,那麼,很多奧秘就藏在這裡了。可惜的是: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入寶山而空手回。


  40。 移動平均線方法最主要應用於日線圖。不過,其實它既可以應用在更長期的趨勢分析上,也可以應用於更短期的研究中。

  [解說]長期、中期、短期,都可以。不過我是建議大家應該花比較多的時間在中長線的研究上。如果台灣市場研究得有點膩了,就去研究一下國際市場吧。


  41。移動平均線的信號指示我們順著趨勢的方向交易。這一點正符合期貨交易中最源遠流長的一些成功要訣,是移動平均線法最大的優越性之一。

  [解說]嗯,在長期的觀點來看:順勢者昌,逆勢者亡。


  42。移動平均線這種方法“讓利潤充分增長,把損失限於小額”。移動平均線法正是以上述原則為基礎,通過具體的買、賣信號,促使使用者遵守了這些原則。

  [解說]是的,“讓利潤充分增長,把損失限於小額”──在出場訊號沒有出現之前就一直抱、抱到確定趨勢結束了,再走,決不眷念,所以也就不會抱到虧死──這就是『賺大賠小』的道理。關於這一點,預測法比較難做得到。


  43。無論如何,因為移動平均線在本質上是追隨趨勢的,所以當市場處於良好的趨勢階段時,其工作狀態最佳。而當市場忽上忽下,進入了橫向延伸階段後,則表現很糟。而後者所占的時間常常達到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有時甚至更多。

  [解說]其實,在面對市場忽上忽下的震盪走勢的時候,大部份的方法,包括擺動指標在內,都有鈍化的危機。我個人是認為:只要把過濾條件設好,這個問題就沒有那麼嚴重。跟其他眾多方法相形比較之下,均線法還是首選的主流。其他方法的搭配,雖然更須要高度智慧的展現,但畢竟是輔助。主從關係拿捏好,自然就成功一半。


  44。事實上,移動平均線法在相當多的時間內不能發揮所長。正因為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理由,我們不能過分依賴移動平均線技術。我們反復強調,技術型交易商必須掌握一整套技術工具。

  [解說]"在相當多的時間內不能發揮所長"這個問題,我在上面已經講了,只要把過濾條件設好,這個問題就沒有那麼嚴重。這裡強調的重點是『輔助技術』的選擇,例如說型態學跟K線學,所以才說是『一整套技術工具』。但是,我發現:很少操作手能夠將不同領域的技術分析給混合使用。關於這一點,其實是教育訓練不足的問題。換言之:均線學是主修,如果想更上一層樓,就要副修型態學跟K線學。尤其是型態學,在某些時候,是主要過濾條件的核心技術。


  45。比較兩條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差距,是構造擺動指數的一個辦法。由此,雙移動平均線相交法就有了新的意義,用途更廣泛了。

  [解說]其實,在使用擺動指數之前,操作者大概已經得到了『箱型震盪』的型態暗示。於是,我們將會逐漸明白:『一整套技術工具』──這個觀念將會隨著操作者功力的升級而得到全方面的、廣泛的、深入的了解……。

[第九章注解完畢]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4-24, Taipei 早晨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