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股市概念(42):『價值派』與『成長派』的補救之道

股市概念(42):『價值派』與『成長派』的補救之道


【股市概念(42):『價值派』與『成長派』的補救之道】

~洞察各派優缺點,但莫存門戶之見~

    
  金融市場的投資或投機,不論是股票市場還是期貨市場,都有各種不同的投資(投機)手法。

  首先,大家都知道有兩大派:基本分析,技術分析。還有另外一種分類法,也是兩大派:預測派,機械派。

◎一、價值派

  基本派中,大家最熟悉的巴菲特,他所使用的方法叫做『價值投資法』(價值派)。這一派的特徵是:先選擇好的公司,然後等待,等到它的股價跌到不合理的價位之後再買進,買進之後可以放上一段很長的時間,這是真正的長期投資。

  什麼是巴菲特認為好的公司呢?有一個很重要的過濾條件,就是:不投資自己不熟悉的產業。但這樣一來,高科技股就不在巴爺爺的投資清單上了,因為高科技很少人懂,連電子系畢業的科技專家,也經常看錯高科技股的產業趨勢發展。

  價值派的特徵是:不看盤、基本上不預測市場的漲跌趨勢,而是關心公司的素質。

  價值派屬於基本分析,它有機械派的成份,就是每次在市場大跌之後總會進場撿便宜貨(大跌之後,開始動作,就是一種機械反應);當然,它的預測派性質更濃厚,因為要預測這個公司在未來數年都不會倒閉,而且會成長。


◎二、成長派

  注意:巴菲特這種價值派,其實跟華爾街背道而馳!華爾街的操作原則是:先追逐熱門產業,其他的,以後再講。因為客戶喜歡熱門產業;只要能吸引客戶掏腰包投資,華爾街就有錢賺,換言之:華爾街只關心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關心那些熱門產業是否能永續存在。

  在股票市場,基本派比較多。因為投資股票的人,都比較相信基本面的經濟數據。這些投資人或是經理人,如果不是價值派,大部分就是所謂『成長派』了。遺憾的是:現在存在的,大多是已經被扭曲成長派,而不是真正的成長派。

  「被扭曲的成長派」,他們的操作精神是:追逐成長股,當然最好是熱門的成長股;既然熱門,就跟市場趨勢關係密切,所以他們必須看盤,還要預測盤勢(股價)的漲跌。他們大多是基本派,用的是預測法:預測市場未來的趨勢。

  『價值派』是預測公司成長(不關心市場,而是等待市場大跌);「被扭曲的成長派」卻更關心預測市場的漲跌,他們不能老是坐著等待市場大跌再買,而是隨時都在選擇熱門標的,然後期待買進以後股價愈快上漲愈好。

  台灣絕大部分的投資人、分析師、操作者,都是屬於「被扭曲的成長派」,他們是『市場派』的主流。

  身為市場主流的「被扭曲的成長派」,往往淪為追逐熱門的品牌時尚,然後變成「見樹不見林」,也就是「忽略大趨勢,而只重視公司的基本面跟消息面」的偏差方法。重視公司的基本面,本來是對的,但是如果追求的是熱門股,就很容易變成追逐消息,更甚者到最後就變成聽明牌了。記住:任何正確的投資手法只要是追逐「時尚潮流」,就有可能扭曲掉原意。投資人往往在打著基本面招牌「政治正確」的保護傘之下,忘記或者「渾然不覺」自己是在追求時髦,他還以為自己是在投資「好的」股票呢,殊不知那種「好」只是在時尚的推波助瀾之下短暫的激流,一陣子流行過後就會打回原形──這就是巴菲特跟『(市場主流)成長派』最大的不一樣的地方,因為巴菲特是選擇被市場忽視而股價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冷門股,而市場派卻是追求大家焦點集中的熱門股。

  追求成長,本來沒有不對。就算是屬於價值派的巴菲特,他所選的公司,也是要注重公司獲利的成長。但是,在市場中,只要是跟群眾(廣大客戶)沾上邊,幾乎都難逃「濫用」、「扭曲」的命運。『成長派』的投資方式,就是因為內容聽起來很不錯,所以被市場的有心人拿來做「追逐時髦」的正當藉口,他們誆稱自己是基本派,但其實是「趨炎附勢、短視近利」;他們提出來所謂的「投資報告(基本分析)」,往往包含太多扭曲、近視的觀點,甚至是捏造數據、欺騙投資人。


◎三、成長派的十五條投資哲學

  我們就以成長派的投資大師:費雪(Philip A. Fisher,1907~2004)的十五條投資哲學為準,來看看原始『成長派』的投資條件:

  1。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夠大幅成長?
  2。管理階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產品或製程?
  3。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4。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5。利潤率高不高?
  6。這家公司做了甚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7。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是不是很好?
  8。這家公司的高階主管同心協力嗎?
  9。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10。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及會計記錄做得好嗎?
  11。是不是有其他的經營層面,尤其是本行業較為獨特的地方,投資人能夠得到重要的線索,曉得一家公司相對於競爭同業,可能有多突出?
  12。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13。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而使得股本膨脹?
  14。管理階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
  15。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是否可靠?

 (以上十五點資料,主要出自費雪的著作:《怎樣選擇成長股》,羅耀宗先生譯)

  費雪大師的這十五點,是金科玉律,非常棒的東西,但是都遭受到「市場派」的濫用了!今天的「成長派」,都被「市場派」給污染了。「市場派」會刻意忽略費雪曾經警誡過投資人:『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考慮價格,不要忘了時機因素。集中全力購買那些失寵的公司!』──這意思就是叫你不要亂買、不要買貴了;巴菲特就把這一條用在大跌的時候去撿便宜)──但是「市場派」總是不想等到適當的時機來臨,為了追求快速績效,他們總是不停地在買賣,而且經常追高殺低,因為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早已淪為短線的炒股作手了。

  寫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問:「追逐熱門股有什麼錯呢?愈熱門、成交量愈大,不是比較容易上漲嗎?」


◎四、基本分析的選股,不簡單

  是的,追逐熱門股,這種想法本身沒有錯。愈熱門、成交量愈大的股票,當然比較容易上漲。這都是對的。但是,市場的注目焦點、太多人的追逐與關心,往往會使得這支股票的真相被遮蓋。所謂『利之所趨、義之所喪』,當某家公司因其本身的產業利多題材而上漲,吸引了人氣,就很可能捨不得拒絕市場人氣、抗拒不了市場資金的誘惑,於是:作假帳、捏造財務報表的事情就會陸陸續續發生了;或是分析師為了自己的人氣,想要迎合大眾口味而譁眾取寵,就不斷幫某些公司粉飾太平──公元兩千年的網路股就是如此垮台的。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透過基本分析去選股,就算是採用費雪提到的那十五個條件,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其實是比較困難的。換言之:費雪的投資理論,其實也是菁英教育的一種,比較適合專業的投資經理人去閱讀。至於一般的投資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注意那麼多基本面的事項(十五項,也不算少了),就算有時間去看財務報表、追蹤公司近況,也很容易被市場上的假消息跟假資料所矇騙。相形比較之下,巴菲特刻意強調要在市場大跌的時候再買(他真的是非常刻意強調這一點),這其中確實是煞費苦心、有很深厚的涵義的;因為在大跌時買進你早就選好的股票,風險會比較低,勝算就比較高。

  有人認為:在大跌時買進低價的股票,是很危險的,因為既然已經大跌,很可能基本面已經產生劇烈的變化,所以他們覺得還是要重新評估一番才安心──這樣的想法,當然沒錯,然而,這也就是巴菲特厲害的地方。因為他智慧實在是高人好幾等,所以他就算處在市場大跌的氣氛當中,也能夠保持冷靜的理智態度去持續追蹤目標公司的營運狀況,然後果斷執行自己原先的買進計畫;相對的,那些嘴巴裡說要「重新審慎評估」的投資人,很可能到最後還是被市場恐慌氣氛所震懾,在猶豫不決中錯過最好的買進時機。


◎五、「不選股」的三種投資方法

  一般的散戶,沒有巴菲特跟費雪兩位大師那麼厲害的基本分析功力,那麼,就要把握住『價值派』跟(沒有被市場扭曲的)『成長派』的一條極重要原則,就是:『在市場大跌之後,集中全力購買那些失寵的好公司!』──先確定要『等待』大跌的時機(這樣,就不會隨時隨地盯著市場,然後糊裡糊塗地亂買,結果買到昂貴的相對高價),然後,承認『自己的功力不強、判斷能力會有誤』,於是,就可以對市場熱門股的不當誘惑具備一些免疫力;既然已經承認自己很難像大師們一樣選到真正有價值的成長股,那麼,接下來,不是沒有變通的辦法,我的建議是按照一些老式的投資法即可,不需要變太多的花巧或攙其他太多新奇的想法。這些古老的『低檔投資法』如下(不是我個人發明的,而是古老的智慧):

  一、大跌後,買進各產業的龍頭股。

  二、大跌後,買進ETF或是指數型基金。財力許可的話,跌愈多,就買愈多。

  三、大跌後,開始買進定時定額基金。(嘗試在低檔分批佈局。)

  以上三個方法,是比較穩當的古老作法。我個人是用第一種跟第二種,第三種我不太會用,因為定時定額基金也是追求績效的一種基金投資,坦白講,我不是那麼相信基金經理人。(至於指數型基金則不是追求績效,而是它跟蹤的指數中有哪些股票,它就主要買哪些股票,等於買整個大盤。)

  不論買進龍頭股還是買基金,都是在避免選到「大跌以後不幸就從此爬不起來」的股票。個股會跌到零,大盤不會,除非亡國或是超級劇烈的政治大風暴。


◎六、很難確定大跌已經結束

  以上三種投資法,最困難的地方是在「如何知道大跌已經差不多跌完了?」──我個人其實這方面的困擾不是那麼嚴重,因為我抓底部主要是用心理面跟技術面(對於我們而言,困擾多半是找不到浮現投資價值機會的市場,以及克制自己在其他不適當的時機發生操作虧損),我們使用的工具比較多一些;但是對於一般投資大眾,沒有那麼多輔助判斷的工具,「就怕跌跌不休」,那怎麼辦呢?

  其實,這是個很遺憾的問題。當事人如果不具備敏銳的底部感受力,或是不會使用技術分析去研判末跌段可能已經發生,那麼,我個人認為,確實是很難去執行「大跌之後」的三種買進動作。有時候,底部會有明顯的大利空消息,這就比較好判斷說是底部到了;但有時候,底部利空消息的震懾力沒有那麼強,而是慢性盤跌,這就比較難判斷了。

  法人或是個人大戶,面對這種「抓不到底部」的情況,其實也很簡單,就往下攤平吧,反正他們錢多。別過度幻想他們會有多麼厲害的高招去解決這個難題,錢多好辦事才是他們主要的優勢。

  至於小散戶,錢少,怎麼辦呢?──此時,第三種作法的優點會變的很突出,因為定時定額是分批的小額資金進場,等於強迫自己往下攤平,在抓底部的時候,這種分批進場的策略,有其一定的效益。

  對於巴菲特這些大師而言,他們不必抓底部!因為他們會利用其強勁的基本分析實力,去研究這家公司的股價要跌到多少才算浮現投資機會。他們有優秀的人才去從事這方面的計算,可惜的是:散戶沒有這些實力跟人力去計算股價要跌到多少才算合理,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上面三種老式的投資法,以保護自己。


◎七、至少要跌三成

  雖然有些難處,但是,我們還是要把「大跌」的意義給描述一下:起碼要跌三成!──再來幾個重要關卡就是跌五成(俗稱腰斬)、七成、九成。

  跌九成是超級大崩盤。跌七成是極安全的進場點,但是機會都太少。所以一般人都會注重在跌三成的時候找機會。問題是:跌三成跟跌五成的機會,其實差不多;會跌三成,就有可能跌五成,差這兩成,有時候就會差很多(指盈虧部份);所以,想開點吧……一般投資人如果不具備一些實力,是很難撿到真正的便宜貨的,有很多人都是「便宜貨是有撿到,但是貴的也有撿到」,從腰部買到底部,買了一堆子股票,而且都是高點買的比較多,低點買的少,平均一下,買的價格不會太高,但也算是在尷尬地位,要期待將來回升以後漲的多一些,利潤才算比較理想。

  所以,這是沒辦法的事。既然欠缺基本面的實力,又不會使用技術分析,那麼,這樣的投資法,已經算是可以了,不能再要求太多;再多,就是貪了。

  投資人不要因為底部難抓就灰心,因為在歷史上,大概十年之內會出現兩次或三次的『大利空買點』。這些買點太重要了!例如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大買點、SARS傳染病的利空大買點,這些都是可以『經由訓練』而感受到的極佳買點。什麼訓練呢?就是:「大跌時,碰到大利空不要怕。」我相信這種能力是可以經由開導而獲得的。


◎八、結論

  1。不論是『價值派』或是『成長派』,只要不被扭曲,都是正確的!都是值得稱頌的基本面投資法。

  2。但是,基本面的「選股」工作,對於一般欠缺研究背景的小投資人而言,確實是高門檻,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試試我講的那三種老式的投資法。

  3。這三種方法,雖然不能幫你抓到確切的底部,但至少會讓你的風險降到比較低的有利位置。

  4。不要因為底部難抓,就放棄去體會『大利空買點』來臨時的那種氣氛。

  5。對於技術派而言,多了解『價值派』跟『成長派』的投資哲學,會加強你的整體實力、使你不會對技術分析產生過度的執著。

[end]

~王力群 Randy Wang. 2008-05-05, Taipei  中午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