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8日 星期日

技術分析(21)~『逢低買進法』跟『突破買進法』。

【重要聲明啟事】~
大家注意一下!以下這個叫什麼飆股世界網站上的"王力群"不是我,不要弄混了。
飆股世界www.sp3001.com~http://www.wango.com.tw/forumdisplay.php?fid=2

*目前我公開的活動園地,只有在下列五個地方:

1、我的Yahoo奇摩部落格,這是最主要的基地。
http://tw.myblog.yahoo.com/randy-wang/

2、我的聯合部落格,是學生在維護,主要是做備份。
http://blog.udn.com/heller10393

3、我的舊的個人網站,年代古遠,幾乎不太更新了,要看舊文章可以到那兒去看看:
http://www.s-force.idv.tw/

4、我的中時部落格[王力群的股市觀念blog] 目前已經沒有更新了。.
http://heller10393.blogspot.com/

5、寰宇出版社跟仲才企管開辦的短期課程。

如果不是在這五個地方,就不是我本人。

感謝大家的明察!

^^
~2009-6-26


*********************************


技術分析(21)~『逢低買進法』跟『突破買進法』。

[上篇完]

  長線的機會少,所以所使用的方法的勝率應該要高;既然勝率高,那麼,逢低佈局是可行的。但是,正統的方法依然是傑西李佛摩爾的『突破買進法』,而不是『逢低買進法』。

  『逢低買進法』之所以成為一門正式的課目,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逢低買進法』比較適合一般散戶的心態;二是『逢低買進法』在中線跟短線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所以說話的聲音比較大。

  做長線,因為操作者是長期投資,可以忍耐的震盪範圍比較大,換言之:停損設的比較寬,所以做長線的人可以用『突破買進法』,也可以用『逢低買進法』。不過,就我個人經驗而言:使用『逢低買進法』做長線的人,不是發財就是陣亡了。陣亡的原因是:買錯股票,「低點之後還有更低點」,然後就永遠趴了。或是無法忍耐「低點之後還有更低點」,於是就提早脫手,等不到正式回升的那一天。

  大盤指數用『逢低買進法』比較安全一點。個股用『逢低買進法』從某個角度來看,常常淪為賭博,贏了就上天堂(倍數獲利),輸了就很慘,有些股票還會下市。傑西李佛摩爾一再警告說:絕對不能夠向下攤平!──這句話就是在說低價買進的危險性。

  對於短線跟中線而言,『突破買進法』要用,『逢低買進法』也可以用。但是一般的中短線操作者或是短中線操作者大概都會把重心放在『逢低買進法』。

  至於極短線(當沖),原則上只能用『逢低買進法』,所以我當沖是使用K2法。當沖的突破買進法絕非一般人想的那樣──一般人都把當沖的關鍵性的突破關卡搞錯了(搞成中線的關卡)。

  長線的逢低買進法,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我這裡想講的,是中線跟短線的逢低買進法,在這個領域中,K線學佔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前提是:你必須把長線的均線學、形態學給學好,才能夠接著搞中短線的K線跟量價關係。

  如果沒有這個前提,所有的K線學都很容易走入魔道,而且是大大的魔道,會賠到吐。

  短線跟中線的買進法,使用到的K線學,有以下幾個時機:

  一、型態上的突破買進。
    ~長紅突破則通常不需要多等一天確認;小紅突破則通常需要多等一天確認。
  二、辨別型態上的假突破。
  三、型態上的逢跌買進。
    ~不論紅棒有多長,通常需要多等一天確認。
  四、型態上的逢跌回補。
    ~通常不建議多等一天確認。


接下來,把我們交易系統中所有的k線類型給列出來。注意:只有在實戰時堪用的k線類型才可以列入交易系統;換言之:你必須決定你的交易系統將『不會』使用哪一些k線類型。

  流程如下:
  1、決定你要的市場。
    A、不同的市場,所使用的k線類型不一樣。
      ~例如:美國市場,有時候是上升三法跟下降三法比較好用。

    B、不同的市場,所使用的k線勝率不一樣。
      ~有些類型在甲市場很厲害,但到了乙市場就不靈了。

    C、不同的市場,所使用的k線週期不一樣。
      ~有些市場適合使用週期為三天的K線組合,有的市場適合使用週期為七天以上的K線連續組合。

    D、以個股而言,通常每一支股票它所慣用的K線類型會不一樣。
      ~同理:『每一支股票它所慣用的平均線參數不一樣』。

    E、以個股而言,通常每一支股票它在不同的年代所表現的股性可能會變,於是K線類型跟著變。
      ~這個變的原因有時候是因為主力換人做了,有時候是因為公司股本跟流通籌碼的關係。       
    

  2、決定你要的週期。是長線?還是短線?還是中線?每一條線的時間有多久,須定義。

    F、長線所能夠使用的K線類型最少,但是準確度最高。
      ~長線可以使用的類型包括:三白兵、烏雲罩頂,等等。

    G、極短線的當沖能夠使用的K線類型最多!但是勝率呈不規則分佈!
      ~如果做當沖的時候使用大量的K線,有時候會靈,但是不靈的時候也很多!
       這是因為當沖的主流趨勢看的不是五分鐘K線也不是十分鐘K線,而是日K線的緣故。


    H、中短線比較適合使用k線。但問題是你要先考慮你所投入的資金比例。
      ~大部分的老手投入中短線是因為心理因素,因為他們不想等待長線;但是新手需要考慮中短線的技術是有門檻的,如果中短線的資金分配太多,可能會發生「忙了一整年,結果沒賺到什麼錢」的情況。


 3、決定你要操作的『策略』。

  這個第三個步驟,就是本文的重點。

  例如說:您是要做『逢低買進法』?還是要做『突破放空法』?還是要做『搶空法』?『搶補法』?『佈局法』?
  
  此一步驟對現階段的我們而言,最重要。因為我們的定位我們自己很清楚(一般散戶是不可能清楚的),我們就是在做台灣股市跟期市的中短線的時候(週期範圍為:留倉一天到一個月),要動用到我們的『K線學』──接著,我們要在什麼地方使用我們的K線知識呢?──絕大部分的操作者,在這一關就莫名其妙地挫敗了,因為他們不清楚『不同的策略,勝率會不一樣』的道理──這是極寶貴的經驗。不過,前提是你必須先拿到正確的K線型態解讀法。

  絕大部分的操作者都不是贏家,並不知道『哪些地方使用哪些K線的勝率會比較高』、當然也就不知道『哪些地方使用哪些K線的勝率會比較低』。他們都先幻想「某一種K線,要不然就是靈、否則就沒用」,然後開始逐一去比對,而不去客觀的環境狀況、也不會去管主觀的策略是怎麼訂的──然而,因為天底下沒有一種技術的勝率是百分之一百,所以:當他們去坐實戰實驗的時候,如果遇到了「勝率以外的狀況(也就是失敗)」,他們就會認為這種K線沒用──注意:只要時間拉的夠長,所有的K線類型都會發生一次以上的「失敗」,於是他們的操作生涯就是「每遇到一次失敗,就丟下一件武器」,到最後全部的技術丟光光,變成「無一技之長」。

  勝率最高的,就是屬於『突破買進法』這一個家族的K線型態;其次高的,卻不是『逢低買進法』,而是『高檔賣出法』──為了方便起見,我把項目列出來:

  1、K線勝率最高的是屬於『突破買進法』的這一個家族。

  2、K線勝率次高的是屬於『高檔賣出法』的這一個家族。
  
  3、K線勝率第三高的是屬於『低檔回補法』的這一個家族。

  4、K線的『高檔放空法』依賴形態學太多,所以勝率很難單獨講。

  5、最精采、最刺激、利潤最多的K線就是『逢低買進法』;但是它牽連的其他技術也多,所以勝率很難單獨講。但是這一塊領域卻是應該被列入首要的研究對象。


  我想說的是:一般操作者都是把K線的各種型態攤開在眼前,然後想知道哪一招靈?哪一招不靈?──這樣的思考方式只對了一半──我建議各位同學使用的思考方式是:你要先考慮在中線跟短線中哪一種策略的成功希望比較大,然後再依照那個方向去找可以供它使用的K線族群。例如說:中短線勝率最高的如果是『突破買進法』,那麼,類似像三白兵、四連紅之類的多頭攻擊線型就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對象。

  初步的結論如下:

  一、在中短線的領域中,勝率最高的是『突破買進法』,雖然它的K線不難學,但是它的機會比較少。
  
  從股市的基本原理來講:突破買進法是屬於作多,而炒股主力幾乎都是在做多,所以上漲的機率自然是高的──所以我們計算出『突破買進法的勝率最高』這個結果其實跟市場的原理是符合的。

  至於影響它機會比較少的原因,是因為股市中洗盤的時間滿多的,既然是在洗,那就沒有突破;既然沒有突破,那就沒有突破買進的機會。

  二、在中短線的領域中,『放空法』是有難度的,這個原因跟『炒股主力幾乎都是在做多』有直接的關係,因為『萬般拉抬一次出』,他會幫你拉很多次,但是出的時候總是像在倒貨,倒個幾次就光了,有的主力甚至只倒一次,所以:作空的機會變少了。

  三、『賣出』跟『回補』這兩個動作,因為是在中短線領域,所以之前進場的勝率會比較高一點(短線震盪機會多,價格跳到成本之上的機會也多),但最大的問題是『勝是勝了,但是賺的太少』──但是不管怎樣,在中短線領域,『賣出』跟『回補』這兩個動作很多都是在小有獲利的狀況下進行,心理負擔較輕;既然心理負擔較輕,成功執行的機率自然就比較高。如果事後發現弄錯了,就是提早出場,那就重新再進場就好了。


  四、在中短線領域,我們大部分的研究精力,都放在『逢低買進法』上面。這是我們的目標。

  由以上四點初步結論,我們可以知道『逢低買進法』的定位跟內涵。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沒有把你的K線知識定位清楚,那麼將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如果定位愈不清楚,操作就會愈偏向預測法。

  接下來,同學可以把講義上的K線作一個初步的歸類,找出我們首要研究對象的族群。如果不是本班同學的朋友,則可以找幾本具有代表性的經典K線書籍,依照你的操作策略來找出適合這個策略的K線類型,而非照單全收。

[上篇完,下篇待續]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6-26 禮拜五 早晨9:42起筆 7-1 上午9:40寫完

機械式操作法(28)~實力派高手的「隨機致富的陷阱」:潛意識裡的業力才是人類行為的老闆。

機械式操作法(28)~實力派高手的「隨機致富的陷阱」:潛意識裡的業力才是人類行為的老闆。


[未完,2009-6-25 禮拜四 pm.1:33增訂]

  一般的操作者,不管是基本派或是技術派都一樣,他們在操作的時候並不是選擇正確的操作系統,而是根據以下幾項來做決定:

  1、「選擇自己喜歡的技術」。
  2、「選擇自己認為能夠賺錢的技術」。
  3、「選擇符合當下最新潮流的技術」。
  4、「選擇符合最新媒體言論的技術」。
  5、「選擇符合自己個人習慣的技術」。
  6、「選擇符合自己猜測的技術」。
  7、「選擇符合自己賭博的技術」。
  8、「選擇符合自己私人慾望的技術」。
  9、「選擇符合自己的潛意識的技術」。
 10、「選擇符合自己的妄想的技術」。

  以上這十項,並不是單獨的,而是互相影響、交互重疊的。舉例來說:賭博是一種欲望,也是一種潛意識;而對於某些人來說,賭博更是一種戒不掉的習慣──總而言之:我們的操作其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單純,而是受到許多「看不見」的隱性因素所影響。

  一般的操作者,幾乎不可能完全用自己的智慧來做判斷(如果有智慧的話),而是會受到許多外來因素以及內心慾望的影響,這些外來的以及內在的因素,都是「機緣」。如果是『善緣』(好運、好的機緣),那麼你就容易成功;如果是「惡緣」(惡運、壞的機緣),那就容易失敗。

  很多操作者,他在操作的時候,都自以為在做技術分析──他會搬出很多從書上能夠找到的技術,牽過來牽過去,把各種理論或方法連在一起,然後做出看空或是看多的結論──其實,絕大多數的操作者,這樣做都不是在實踐技術,而是「跟隨當下發動的機緣」,然後「編織自己的妄想」,以期能夠跟自己「潛意識中幽暗的私人慾望」相慰,得到感情上的暫時滿足。

  再換個方式說──許多操作者,他之所以會這樣做、他之所以會用這個方法,是因為他跟這個方法「有緣」,而不是全然出自於自己的智慧抉擇──等到哪一天他從哪本書上看到這個方法了、或是從電視投顧節目上看到這個方法了,這就是「機」在動了──很可能「隨機」而牽動了因緣,於是一拍兩合,他就開始使用這個方法了──這個「隨機」的過程中,『智慧』所佔的成分少,主要還是看緣份;如果有此「機會」而無緣,一個巴掌拍不響,那也是沒戲唱。所以,同樣是看書看電視,有的人很容易被誘惑,那就是因為他跟「惡法」有緣(這個惡緣或多或少都跟前世有關係);有的人比較不容易被誘惑,那是因為他的『智慧比較強(慧根深厚)』,或是『善緣深厚(跟正法的緣分還沒斷)』或是『福報深厚(有別的東西在幫他擋誘惑)』,以致於他不容易被誘惑──換言之:他不容易隨此「惡機」起舞。

  以上講的是「惡機」,也就是「碰到壞人、碰到不合格的老師」,或是「碰到錯誤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壞方法,其中也會有一些好方法。如果我們只是「湊巧」剛好看到了這個好方法、或是「一時性起」剛好使用了這個好方法、或是「靈機一動」剛好用對了這個方法、或是「莫名其妙、糊裡糊塗、誤打誤撞」剛好用上了這個方法──那麼,都有可能因為隨此機而致富。但如果我們在致富以後不了解我們所使用的這個方法的真正內涵,那麼,下一次我們就不一定會像這次那麼幸運地把這方法用得剛剛好。換言之:你因為某種原因而一時挑對了方法,但後來也因為無法深入了解此法而喪失了下次使用的時機。

  讓我們比較完整地來說明這個流程~首先,你有一個辦公室,或有一台家用私人電腦可以供你操盤,這樣的環境,你最好要深入瞭解一下它的特點以及優缺點,然後該感恩的要先感恩,優點要保持、缺點要改掉。今天能夠來到一個辦公室,一定是有特殊機緣的,有的辦公室資金多、有的辦公室風險管理嚴格,這些都必須要了解。不了解的人,往往在自立門戶離開辦公室之後陷入一場災難──為何?因為以前在辦公室有上司幫你做風險控管,現在自己當獨立操盤手以後就無人監督了,於是資金很容易過度擴張槓桿。於是以前那段在公司的賺錢歲月就變成「隨機致富的陷阱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績效很優的基金經理人在脫離公司以後獨立操作卻沒有以前做的好的原因之一,甚至有人會判若兩人,形成完全失控的狀態。公元兩千年的時候,有一個非常大牌的外資經理人出來自己組公司,結果卻是完全崩潰、負債累累,其原因就在於他組公司需要募集大量資金,但是他又無法坦白告訴他的金主景氣即將反轉向下(如果進入熊市,金主就不會願意大舉投資),於是就硬著頭皮幹下去,到最後就是整個虧掉──那位外資經理人當年之所以發跡,是隨什麼「機」呢?──是隨「業務」的機(他的業務能力極強之外,佣金賺超多),而不是隨「實力」的機。雖然他的預測能力也不錯,但是他的操作能力卻不強(注意:預測跟操作是兩碼子事)。換言之:他搞錯了。他以為他的成功是因為操盤實力,其實是因為業務能力。

  當我們弄清楚了我們週遭環境帶給我們的優勢跟劣勢,接下來,我們每一天走進辦公室,或是走進你自己的操作室,你開始思考──但是,我們的思考是受到情緒的影響呢?還是不受情緒的影響?──每個人都知道難免會受影響,但問題是:有些情緒帶給我們的影響不會立刻發作,它可能會採取「間斷式」的形式發作、或是進入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暫時感覺不到;等到有一天我們感覺到了,就可能開始釀成災難了。

  幾乎所有人在思考的時候,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這些情緒有些可見、有些不可見。它會直接或間接促使我們做出各種生理反應:喜、怒、哀、樂、積極、消極、鬱悶、煩躁、亢奮、無力……等等,這些不全然是負面的,也有些是正面的──我想說的是:我們在行使預測能力或是操作能力的時候,有時候會進入一種「難以言喻的順利狀態」,而這種狀態在某些人身上或是某些時候可能會「維持很久」,讓我們誤以為我們已經「成道」、已經「成佛」、已經獲得「贏家」身分──其實,目前的「清淨、專精、厲害」都只是暫時性的情緒產物,等到時效一過,這種「崇高的境界」就會消失(逐漸消失或突然消失。但是金融市場以突然消失的案例居多)──問題是:有些案例中,這種「崇高的境界」會停留達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在此境界中,操作者可能會賺大錢!當他大賺的時候,他自己或是身邊的人很難(或是不可能)想像他的成功只是因為他暫時停留在「對他有利的情緒狀態中」而已,他還以為他已經進入了贏家境界。

  很多人都以為所謂『運氣』就是類似「狗屎運」那樣的東西,所以談到「某某人運氣好」其實是帶著濃厚的負面的貶低意味。這裡要說的是:『運』與『氣』跟周遭的大磁場小磁場都有關係,有時候我們作對了一波趨勢,其實只是因為我們目前身體的磁場跟這一波的磁場相符合而已,所以我們做對了賺錢了,而不是我們真的有什麼實力──另外有一種狀況是:他做對這一波也是有自己的實力的因素,但是他這個「實力」只是暫時的凝聚──這種狀況是:在身體磁場跟這一波磁場相符合的前提之下,操作者因為業力的驅使以及迴避作用,他會「莫名其妙地、有如神助一般連續挑選到正確的技術分析」然後賺到大錢!──如果只贏一兩次,旁觀者可能會酸溜溜地說他只是運氣好而已;但是如果他贏了二、三十次,勝率高達九成呢?此時大家都會說他是「真正的高手了」,而不太會去想到他是在「一個月之內」勝率達到九成,而這「一個月」的時間其實是嫌短的!不能當真的──那麼,「一年」夠嗎?──我的經驗是:一年也不夠,因為我看過連贏三年之後步入衰敗的。

  一般的操作者,甚至是自以為是的「高手」,都很難想像自己在思考的時候、在從事行情分析的時候所使用的技術「不是由自己挑選的」,而是由你「體內的潛意識」來幫你挑選。換言之:你不是老闆,你的潛意識才是你的老闆。而潛意識這東西是業力的總匯,我們的磁場在此形成、情緒也在此產生。如果當事人不能夠『分析自己』,那就無法找到潛在的『獲勝因素』──於是在賺錢之後就把功勞歸於自己,而忽略到這個磁場的存在以及它的時效性。


  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在操作的時候「徬徨、錯亂」、亂用技術、亂用頭腦去分析的原因:因為蟄伏的業力發作了、業報發作了!而且是「各式各樣」的業力發作,以致於我們產生「種種錯誤的意識與見解」──最常見的一種精神病發作現象,就是股市論壇留言板上面各種奇奇怪怪的言論、方法,以及多空方向的爭論……這些紛擾的動作跟想法,幾乎都是隨「機」發作的病態行為──什麼「機」?──原先潛伏在當事者內心深處的種種惡因,再碰到股市八卦論壇這種環境,契機啟動,於是開始胡言亂語,以發表多空言論為樂、以駁倒對方為樂──當然,有時候某些人的多空看法也會對,但是他的那個「對」其實也只是隨「機」引發──什麼「機」?──原先潛伏在當事者內心深處的一些『善因』,促成他跟這一波的磁場相近,所以才會做對。也就是說:跟「氣、運、機」的關係大,跟自己的『功德、實力』關係小。





.................




[未完]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6-24 禮拜三 早晨5:30起筆

機械式操作法(27)~實力派高手的「隨機致富的陷阱」:不知天命。

機械式操作法(27)~實力派高手的「隨機致富的陷阱」:不知天命。


[寫完]

  《隨機的致富陷阱》這本書的思想是很高深的,而且應用的範圍非常廣大。金融市場之中,很多「實力派的高手」往往已經掉入隨機致富的陷阱而不自知──這是很可怕的事情,試想:一個人的能力已經被證明不是靠運氣,但還是有可能會掉入隨「機」的陷阱──這一篇我們來談「高強的預測實力」如何掉入隨機的陷阱之中。

  首先我們要建立起一個概念,天底下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緣聚合。如果因緣成熟到具有決定性轉折的樞紐地位而又逢外界力量適時啟發,則謂之『機』(機緣相會,謂之機會)。所有的預測派高手跟機械派高手,他們今天之所以擁有傲人的操作實力,都是過去種下了『善因』,然後苦苦努力耕耘灌溉,終於等到週遭環境的客觀條件適時配合,於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各方機緣成熟的條件下,善因逢機勃發,而得善果。換言之:今天一個人之所有具備實力,絕對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各方面的機緣都能夠配合,如果當事人恃才傲物,認為自己的力量來自於個人單獨的努力而不須要外界機緣的輔助,那就逐漸由「智者」而淪為「匹夫」了。

  金融市場中,有很多具備預測實力跟操作實力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功力不是運氣,而是「實力」──注意:「運氣」也是『機緣』的一種,你如果過去沒有做好事,今天也不會有好的運氣──重點就在這裡!如果你弄不清楚當初自己的實力是『怎樣』養成的,那麼,你以後很可能會很輕易地失去自己的實力(就是功力退步的意思)。

  所有具備實力的操作者,他的「成功獲利」都可能來自於以下幾個條件(客觀環境的機緣):

  1、年輕、具備青春活力,所以腦力充足,能夠支撐他的操作事業。

  2、還沒有碰到「力量凌駕於他的實力之上」的負面機會。
    換言之:他還沒有遇到他無法處理的難盤。
    (相信我:只要你活的夠久,就一定會碰到。)

  3、過去(包括前世)作了很多好事,所以福報很多,多到可以阻擋今生(目前遇到的)的惡勢力干擾。於是得以暫時在「優渥的環境」中安心操盤。

  4、過去(包括前世)做的壞事(惡因),還沉睡在自己的潛意識之中,還沒有成熟,或是沒有強大的外力誘惑使之勃發,所以當事人還能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5、當事人不斷地精進,利用自己的功德的力量,去壓制住體內潛意識的惡因(使惡因熄滅,使善因勃發),於是當事人能夠繼續安穩過日子。(功德的力量,就是知曉因緣機運交會的道理之後所培養出來的操作實力。換言之:如果不曉得緣機運交會的道理而又不夠謙虛,那就危險了。)



  舉例來說:當年甲先生跟乙先生同時出道操盤,若干年後,甲先生還能夠坐在這裡品嚐著獲利的果實,而乙先生卻無緣了;為什麼?因為他已經走了;為什麼會走?因為年輕時日夜操勞、過度疲勞,以致猝死英年早逝,而甲先生卻身體強壯、底子厚實,所以暫時還沒被操死。為什麼甲先生會身體強壯?是因為上輩子做了一些善事,所以這輩子投胎投的好,父母小時候照顧的好、餵的好,所以身體強壯──這些都是福報,不但須要了解,還須要珍惜與維持。如果甲先生不了解自己的操盤事業之所以能夠成功要歸功於自己的身體強壯,卻反而去花天酒地、用自己的猛男體魄去縱情聲色,那就墮入隨機致富的陷阱了。到最後的下場是體質虛耗、腦力衰退,預測能力漸漸失去準頭,然後就是失敗了。

  絕大多數的操作者,都不曉得自己的操作成功,有超過一大半的原因必須歸功於『遠因』──例如:身體健康、青春氣盛、家道優渥、貴人相助、家庭支援、社會安定……等等,這些都是要從比較大的格局才能夠觀察,但是絕大多數的操作者都只看到一個「近因」,就是:「因為自己的實力很厲害,所以才會贏」──然後,他就開始很天真的認為自己的操盤實力「可以在不考慮其他的因素之下,維持得長長久久」,於是他就不會再去注意自己的成功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而開始揮霍自己的這項實力,卻放任原本週遭對他有利的操盤環境一點一滴做改變,或者一夕巨變。

  一般人都誤以為那些『遠因』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好事,忘掉了那些『遙遠的善因』也是因為當初自己做了些好事(善事、正確的事),才會有今天的福報(操作事業的成功)。舉例來說:有個人連續操作成功獲利賺錢,除了他自己有一點實力之外,其餘要歸功於他當年談戀愛的時候『做了正確的選擇』:挑到了一個好老婆能夠幫他看家帶小孩,讓他在沒有後顧之憂的狀況下安心操盤──如果今天這個人他忘記了當初做過的那些『正確的事』(選賢妻不選美妻、對妻子忠貞),然後認為他今天之所以能夠獲利賺錢跟他家裡的黃臉婆沒有關係,那就墮入了隨機致富的陷阱了──他之所以能夠賺錢,是因為旁邊有他妻子的機緣來相助,所以隨此『機』而致富(此機謂之『幫夫運』),如果他不能夠察覺到這項機緣,而誤以為自己的獲利全部來自於他自己的「實力」,他就會誤認為「只要管住自己的實力就好了,而不必在乎其他的東西」,然後就開始搞外遇、搞女人、感情出軌……然後他的婚姻開始破裂、慾望開始放縱,在缺少賢內助的後援之下,他很意外地發現「自己的操作開始虧損了」──推究其原因,在於「有後顧之憂(家庭沒人照顧)」,以致於在「心不安」的狀況之下無法專心操盤、更無法學習精進自己的操盤實力,於是就墮落了、機緣消散了、人格沉淪了、實力倒退了,獲利也吐回去了。


  讓我們再重複一下重點:所有的成功操作者,如果他具備正確的預測能力或是操作能力,這些『實力』幾乎無一例外地與『遠因』相關,只是因為這些原因有的年代久遠,或者途中經過很多轉換以致於變的我們難以分辨;不過,不管怎樣,所有的『遠因』都會跟「近因」混在一起,所以你要有智慧把它給找出來。會什麼要找出來?因為我們須要了解我們能夠成功的原因,才有辦法繼續保有這項成功的因子;否則,我們極有可能把它誤當作是「免費的午餐」而揮霍掉了。

  很多『遠因』都化作「潛意識」了,很難分辨。不過,再怎麼難分辨,一旦交易失敗,這些遠因(部份埋藏在潛意識裡、部分明顯暴露,只是當事人瞎眼沒看到)都有機會爆裂開來,讓我們有機會去察覺到它。但問題是:如果當事人傲慢自大,誤認為自己的實力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而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那麼,就不太可能找到這些遠因了──找不到的後果,就是不知道自己成功的『根本因素』在哪裡,也就是俗稱的「忘本」。

  注意:絕大多數的操作者,不論他的交易成功或失敗,或多或少都跟「潛意識」以及「客觀環境的因素」影響有關──舉例來說:有些初級贏家因為歷經大風大浪久了,意識形態都會變的「過度保守」、膽子都會變小,然後他的獲利就開始產生縮水,年度績效就會變的一年比一年難看;此時,如果他只鑽研到技術的問題,而忽略心理的問題(心理的問題就是缺乏勇氣),他就不會察覺他的保守其實有一大半是怯懦;他也不會憶起當年的成功其實不只是技術正確,『正確的勇氣』也佔了重要的地位(而正確的勇氣有一大半屬於心理因素)──於是乎,我們今天在市場內外看到一大批人在苦苦尋找技術,而遺忘掉自己的問題不只是在技術,而是在心理──他們當年致富的時候,隨著『勇氣』的機緣而致富,然而他們卻不知道自己的勇氣是多麼珍貴(沒有察覺到自己的心理),這就是隨機致富的陷阱了!──只要是致富以後不明瞭自己致富的『因緣』與『機遇』,就會喪失智慧而掉入帳面獲利數字的陷阱、只看到數字,然後被數字給迷惑,而看不到其他的影響操作成敗的因素!


  OK,以上我們大概談了一下會影響操作的一些客觀環境的遠因,下一篇我們繼續談在技術分析的過程中,那些所謂的高手(或是自封的高手)是怎樣隨機致富的。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6-19 禮拜五 早晨11:10起筆 6-23下午1:20寫完

機械式操作法(26)~長線跟短線的「隨機的致富陷阱」!

機械式操作法(26)~長線跟短線的「隨機的致富陷阱」!


[寫完]

  有很多朋友問我《隨機的致富陷阱》這本書要到哪裡去買?台灣絕版了,買不到,要買要去網路拍賣上去找。大陸版則應該一直都有,但那是簡體版。

  另一個大問題是:很多人跟我反應這本書不容易懂。嗯,我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站在一般讀者的立場去體會這本書為什麼這麼「難讀」。其實當年我初讀這本書的時候,很快就看完了,看完之後覺得這本書「深入淺出」,文筆「淺顯流暢」,應該是一本很容易懂的書。等到後來我推薦了這本書以後才發現很多人看不懂。如果這一本看不懂,那麼另外一本相關的著作《黑天鵝效應》就更沒指望了,難怪古往今來有這麼多人栽在黑天鵝上面(每個人都栽過,我也不例外,差別是在有沒有因此而得到教訓)。

  一般人看不懂《隨機的致富陷阱》的原因,依照我『多年』來的觀察與省思,原因大概如下:

  1、語文程度不佳、思考深度太淺。
  2、不習慣在金融操作中加入哲學性的思維。
  3、操作者本人的操作方式已經被隨機性的操作方法污染太深。
  4、操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已經被隨機性的思考習慣污染太深。
  5、操作者本人的經驗不足。
  6、操作者本人對於坊間普遍流行的各種操作方式欠缺了解。
  7、操作者本身是輸家。


  以上六個原因,最惡性的、後遺症最深的,不是1跟2(1跟2只能說是教育訓練不夠,欠缺的東西將來可以補上去),而是3跟4,而4又比3更嚴重。

  非惡性的原因中,以5(經驗不足)的情況最普遍,也最難以跨越。

  《隨機的致富陷阱》這本書是在啟迪一個思想,這個思想在金融市場中非常明顯,然後以市場為出發點,再把這種「執著於隨機性對人類有害」的觀念擴展到日常生活的領域。也因為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在涵蓋整個人類生活的層面,所以針對金融市場的實例說明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還不夠多。以致於造成很多人看不太懂。

  我個人的看法,是十分悲觀的。我認為:即使把金融市場的很多隨機致富的實例舉出來,看懂的人恐怕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少。

  除了讀的人本身的思想業障太重之外,更龐大的一個原因,是經驗不足。也就是:讀者本人在金融市場的資歷太淺(少於15年),所以在他的歷史經驗中,欠缺隨機性的歷史事件跟書中的內容相印證。換言之:「思考的材料太少、實做的經驗太少、成功的經驗太少、失敗的經驗太少」,以致於跟書裡面的理論呼應不起來。

  舉例一:大家都知道,每天都有人在買股票、每天也有人用各式各樣的理由買股票,而這些理由不一定是對的。如果有一個人在二零零三年sars的低點(四千點附近)剛好繼承了一大筆遺產,而他又是股市新手,只喜歡買股票而不懂得賣股票;於是他就買了一大堆股票,然後傻傻地一抱就是四年,到了二零零七年下半年八、九千點的時候,他就從千萬富翁變成了億萬富翁了。這就是常見的一種隨機致富的例子。

  注意:市場上,有太多太多的人是因為繼承了遺產、領到了退休金、領到了保險金、或者中了彩券、或者賭博大贏了一把、或者領到了公司年終獎金、領到了公司紅利、或者自己開公司突然接到一筆大訂單而大賺一筆,甚至有的人因為販賣軍火、販毒而突然暴富──這些林林總總的狀況都構成進場的理由,而這些人不可能全部都是在股市的高點發財的,其中一定有一些人是在低點的時候發了財,然後進了場,接著變成大富翁。這些人幾乎都是隨機致富,隨機致富本身並無過錯,但是如果當事人誤以為賺到這筆錢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高超,判斷市場趨勢正確」而沾沾自喜,而且把這種「成就感」帶到下一次的投資,那就掉入「隨機致富的陷阱」了。


  舉例二:大家都知道風險高的操作法,相對的利潤也高。如果有一個操作手他用的是「風險高、獲利也高」的操作法,然後在他還是新手的時候剛好遇到一波趨勢符合他的進場法則,於是他就賺翻了!因為他用的是高風險的方法,而那個時候又剛好沒有風險,於是他就順水推舟大發了。問題是:如果這位當事人不知道自己這次使用的方法是「非常態的高風險操作法」,那麼,他的思想很可能從此以後都變成這種高風險方法的複製品,換言之:因為有過一次大賺的經驗,所以他從此把這種讓他白手起家的方法當成娘了,然後在未來數年甚至十幾年、數十年的歲月中,他依然認為當初那種方法才是他的「正宗王道」,而瞧不起其他低風險低獲利的操作法──這樣就掉入「隨機致富的陷阱」了。  

  掉入例二的陷阱的人,非常多,其中又以大戶居多,因為大戶的錢多,受傷的時候感覺不疼,死很慢,所以他不會立即感覺到自己的操作法有問題。另外一個使人神經麻痺的原因是:如果時間一拉長,或者當中加入了很多小趨勢來干擾,那麼,當事者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而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其實是有問題的。

  請注意:只要時間一拉長,幾乎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察覺到是哪裡出了錯。換言之:只要時間一拉長,我們就喪失了觀察反省的能力。

  剛才講的二零零三年sars低點到二零零七年高點的例子,大概歷時四年多;這個四年多的光陰,勉強還算是「短」,所以我們可以比較容易檢討出來這一波的大賺是因為「剛好」買在了四年前的低點;但如果這一波的趨勢長達十年,那就非常不容易回過頭去找出這十年來能夠賺錢的「真正的理由」──只要時間一拉長,就變的像是溫水煮青蛙,當事人會對過往趨勢環境的感覺逐漸喪失,而只注意到當下的眼前狀況,換言之:他變的短視,所以無法看到佈局長達十年的「隨機致富的陷阱」。


  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大趨勢當中加入很多小趨勢來干擾」,因為這些「小趨勢」數量多,所以會形成一種「一致性的法則」,這種法則會給操作者一種錯覺,以為這是一種「定理」,然後他就沾沾自喜宣稱自己找到了聖杯。其實這些小趨勢再多,充其量都只是依附大趨勢生存的,換言之:在計算勝率的時候,不可以只計算「小趨勢」的勝率,而是要把「大趨勢」找出來,然後先計算大趨勢的勝率。這就可能發生一種狀況:有些人連續贏了很多次,卻只是贏在「小趨勢」(或是次級的趨勢),如果用大格局的眼光來看,其實他只贏了一次。

  以二零零三年到二零零七年的高點為例,在這四年中,可能每次從高檔下跌一到兩成都是買點,於是有些人就誤以為「只要拉回就是買點」,於是他也這樣做了,也獲大利了,然後本金開始膨脹,到了最後一次從二零零七年的高點拉回之後,這次就不是跌兩成,而是跌六成,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的自信是最滿的、資金是最雄厚的(因為前面贏了幾次),於是就可能在最後一次拉高的時候下了大注,然後在下跌五到六成的時候認賠大虧。

  以上這個例子,是長線。接下來說一下短線的隨機致富的陷阱。

  一般人在看績效報表的時候,如果是長線或中線,大概都會看年度績效,就是看你一年能夠賺多少錢;換言之,因為長線跟中線的操作機會比較少,所以主要是以時間去衡量操作者的能力。但是,在短線的領域中,很少人是看年度績效的!他們看什麼呢?他們注重的是贏的次數。

  如果只是在很短的一段時間之內去統計「贏的次數」,那麼,有極高的可能性是這種勝率統計出來是毫無意義的。

  譬如說:從今天凌晨一點到四點,有人每隔一分鐘觀察我一次,總共看了我一百八十次,發現我都在睡懶覺,由此統計機率得出一個結論:「老王天天都在偷懶睡覺不做事」──請問這樣的統計結論正確嗎?──看了我一百八十次都是在睡覺,給人的印象難免是一條懶惰蟲吧。

  在短線跟極短線(當沖)的領域中,太多人只要贏了很多次,就開始自我陶醉、把自己抬高到贏家地位。我常常聽到有人講:「我已經觀察某某人三個月了,他都做對了,所以他應該是贏家了……」──每當我聽到這種類似講法,我就感到很詫異。如果是中長線的贏家,大概至少要經過十三年的驗證;如果是短線的贏家,大概至少要經過三到五年的驗證。問題是現在的人等不了這麼久。

  我曾經看過一個操作手,短線連續贏九個月(包括當沖),在這九個月內,他跟神沒有兩樣;然而過了這九個月,他就連戰連敗,最後兵敗如山倒,因為在連敗之後,心神大亂,到最後的操作就愈來愈失控。

  我自己也曾經訓練出一個學生,短線獲利連續三年都還算好,但是在第四年開始,由於傲慢而不再進步,然後在第四年績效開始劇烈下滑,到第五年就變成負的了,也就是說:從初級贏家被打回成輸家。

  短線的隨機陷阱,之所以那麼難辨識,是因為短線機會多、觸發頻率高,所以「贏的次數」也可以相對提高,但是他們都會只注重「贏的次數」而忽略「贏的機率」(勝率)。因為「贏的次數」才可以立即帶動「贏錢的快樂」,而「贏的機率」通常要等一段時間才能看得到效果。所以他們不會在乎勝敗的比例,而會去鼓動自己的妄想跟欲望去追求「贏錢的感覺(爽)」。

  以上講的是短線的「隨機賺錢的陷阱」。

  雖然這篇講了一些例子,但是隨機致富的陷阱沒那麼簡單。很多「實力派的高手」其實已經掉入隨機致富的陷阱而不自知(這是很可怕的事情,試想:一個人的能力已經被證明不是靠運氣,但還是有可能會掉入隨「機」的陷阱),下一篇我們再來談「高強的預測實力」如何掉入隨機的陷阱之中。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06-16 禮拜二 早晨9:40起筆 6-18 早上10:;45寫完

機械式操作法(25)~遇到騙線跟洗盤不要被洗昏頭...

機械式操作法(25)~遇到騙線跟洗盤不要被洗昏頭...


[寫完]

  去年年底以後,我有一個感想,就是:以後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專業』的操盤手所要懂的東西,都會比以前要多。(除非他不打算使自己的績效提高)

  在贏家圈中,有少數傳統的投資法跟投機術,雖然經歷過很多大風大浪的考驗證明它依然有效,但是一般人學起來,反而愈來愈困難,追究其原因,在於:

  一、群眾的觀念原本就已經污染過深,霸佔了太多空間,以致於正確知識反而進不去。

  二、因為受到功利社會的影響,群眾的價值觀改變,對於金錢的估量,有不一樣的打算;而這種新的獲利計算方法,對於正確知識的運行,非常不利。

  三、因為生活壓力逐漸擴大,群眾對於操作法的要求也會變的不一樣。換言之:他們可能會更要求學短線,但是卻又沒有時間學習。這是一個矛盾。

  有些傳統的正確方法,過去都用了很久,但是股市裡的窮人卻愈來愈多;當資金少的人想要用那些傳統方法的時候,就會發現有點問題。除了大資金操作法跟小資金操作法的差別之外,關鍵處就在小資金者的心態比大資金者更無法忍受震盪洗盤以及騙線。

  我不是說大資金者就可以忍受震盪洗盤以及騙線,很多大戶一樣沒辦法忍受洗盤。但問題是:小戶的錢少、口袋淺,來回洗個幾次,至少在心情上就會傷的很重。

  在設計"波段操作法"的時候,如何避免被洗盤?如何忍受震盪?如何處理騙線?──要點整理如下:

  1、愈是短線,被洗被騙的機率愈高;愈是長線,被洗被騙的機率愈低。

  2、長線的被騙機率較低,但只是比較低而已,並不是沒有。假如你是設一個關卡突破以後再買進,則"凡有招者,皆有破綻","凡有關卡者,皆可以搞假突破(騙線)"。所以,瞭解這一點以後,就要在心理上學習去接受。不能接受者,將來可能會有些麻煩(麻煩或災難)。

  3、很多大戶,以及某些預測派的高手,他們因為倉位太大,怕洗過來洗過去造成進出頻繁很麻煩,所以基本上他們不設停損的──這種投資風格極其危險!我看過有些大戶因此而發財,但是有更多的大戶以及追隨者因為不停損而大敗。

  4、操作者的首要訓練目標,其實是訓練自己『被洗以後還能夠保持神志清楚』,而不是一昧去「逃避騙線」。

  5、處理騙線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資金分批進場。在第一次突破的時候不要全部進場,如此則萬一發生騙線的時候則可以把損失減到最輕。

  6、要預防騙線,就要用到預測法。所以,必須把預測法練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才能夠避免掉部份的騙線(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因為要到高層境界須要很久的時間琢磨而且不易維持在顛峰狀態,所以贏家一般都會加強自己『被洗被騙以後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被騙以後的補救措施』,而不是單純地去想逃避騙線。

  7、基本上,股市裡的大輸家最普遍的一個特徵就是:他們不能接受騙線。所以他們會去尋找完美的技術(不被騙)或是乾脆不停損。而這些都是輸家的思想。

  8、坊間幾乎所有的教育課程都搞錯目標。注意!~
  *教育訓練的首要目標是:『被洗被騙以後還能夠保持理智清醒』,
  *其次是『被洗被騙的"當下"還能夠保持理智清醒』,
  *然後是『被洗被騙之前就能事先做好防範措施(資金風險管理)』,
  *然後是『被洗被騙"之前"就能夠預料到此處可能會有陷阱』。
  *最後才是『被騙之前就知道這裡會被騙而全身而退』。
   (這種預測是一種極精湛的技術!而且很難。)

  坊間的課程幾乎都倒過來,把「被騙之前就知道這裡會被騙而逃掉」放在首位,這可能不是錯的太厲害的操作,但卻是錯誤很厲害的教育。

  結論只有一個:教育的訓練目標是:『保持理智清楚』,這是屬於人格的磨鍊。其次才是技術。
  
  整個盤勢的進行,就是在「排斥異己」。所謂異己,就是輸家(跟贏家不同類的人)。換言之:在展開波段上漲或下跌的時候,如果太多輸家做對了單子,則盤勢就要進行「震盪、洗盤、騙線」,這樣做的目的是把那些不夠資格贏錢的人都洗出去(俗稱甩轎)。所以:洗盤跟騙線的目的就是要讓群眾被洗的頭昏眼花、喪失方向感,然後對自己的單子失去信心──既然敵人的目標就是把我們搞到頭昏,那麼,我們的訓練目標就是使我們的理智堅定,而不能受到情緒的干擾。如果這個心理境界不能達成或不被了解,那麼,就算知道再多的技術都沒用,因為你會把技術給忘掉。

  注意:太多太多的人把焦點放在學習「逃掉騙線」的技術──嗯,如果你不能夠保持理智清醒,那麼,學再多厲害的逃法都沒有用,因為你會「忘掉要逃開」。

  『萬法皆心』──如果心性不堅定、則大腦必然發昏;這一昏,祖宗十八代忘個精光,甚至連「逃命」都會忘掉,就這麼傻傻地一步步踏入陷阱……。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6-12 禮拜五 早晨10:30起筆 6-15 上午11;20寫完

預測式操作法(3)~關於K線學的逐日實戰鍛鍊法。

預測式操作法(3)~關於K線學的逐日實戰鍛鍊法。


[寫完]


  我建議每位同學(包括我自己)在下單之前,最好都要做一遍日K線的逐日技術分析。

  週期最少要一個月。大概一到三個月較佳。如果有波段,則是從本波起漲(或起跌)開始做起。

  要測驗一個人的技術分析能力高低,用日K線的逐日摹擬實戰去考他,大概很快就會原形畢露(如果他有學過k線的話。如果沒學過,就要換別種方式測驗)。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一般操作者(包括自以為是的"高手")的k線分析能力非常弱、甚至弱到有點不像話,所以每次下單之前要求做一到三個月的歷史k線回顧,他們會分析不起來;大概做個七、八根日k線就做不下去了。

  注意:要先具備合格的k線分析能力,下單之前做歷史回顧分析才有大用;否則,如果分析能力薄弱或者根本沒有,那就無法回顧。

  一般人的k線分析能力非常弱,但是因為k線學偏重於短線,所以短線能力不強沒關係,還有長線能力撐腰。但是如果只做短線,k線的能力又沒有,那就不太好了,就要找其他的操作工具替代k線學。如果只做短線,而k線的能力不佳卻又喜歡看k線,那就是糟糕透頂了!


  短線功夫想要練的精湛,或是想用中短線的k線學來輔助長線(使長線更精準)的同學,每天做決策之前,都要做一遍日K線的逐日技術分析,這樣才不容易漏失。

  目前最大的教育問題是:

  A、遺忘。
   ~k線的類型多、豐富,但是種類多也表示很難記的周全。

  B、疏漏。
   ~常常發生顧此失彼的狀況。譬如說:只記得看k線,卻忘了看成交量;或是忘了看型態跟均線。

  C、分心。
   ~被當天的新聞消息所影響,無法專心思考日k線的涵義。

  D、忙碌。
   ~個股操作者,有時候作好幾檔股票,沒時間每一檔都去做K線的逐日技術分析。

  E、鬱悶。
   ~因為k線的類型豐富、精密細膩、而又牽連甚廣,所以操作者在無法兼顧其他技術層面的狀況下,會感到焦慮、孤單,害怕自己走錯路。

  F、執著。
   ~我們練習"K線的逐日技術分析"是為了加強k線的實力,而不是試圖每一天的k線都能夠做到!──在練習"K線的逐日技術分析"的時候,雖然也會有一些k線看不懂而不去動作,但還是難免會高估自己的解讀實力(因為做練習的時候,當時的新聞消息已經成為過往雲煙,不會干擾我們了,所以我們的實力會得到"暫時性"的提高,等到真正實戰的時候,又會降低恢復正常水準),所以,我們千萬不可以因為練習的時候是"逐日",所以就誤以為將來實戰的時候也可以"逐日"(每一天)都可以操作!──k線的操作也是要等待"關鍵點"出現的,不可能每天都有機會進場。我們在做練習的時候,先求了解k線的涵義,然後再依照自己的實力來決定要做哪一些線型才有把握。換言之:有些日子我們一樣是在等待,只不過等待的時間沒有像長線操作那麼長。


  接下來,讓我們再把K線學的注意事項再複習一遍:

  1、K線能夠獨立作戰的機會,很少,它幾乎都是扮演配角的腳色,依附比它更大的趨勢在操作。

  2、K線能夠使用的時機,就是像『最佳男配角』的味道;在連續劇中,配角偶爾會在一兩集當一下男主角,不過都是暫時,而非永久。

  3、小時線以下的K線,獨立作戰性的可靠度就降的更低。

  4、觀察K線的眼力要夠。很多人學不好K線(或技術分析),是因為眼力不足,無法適應價格以不同的顏色來交錯表示。

  5、觀察K線(觀察線圖)要記得常常把圖形放大縮小來看。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歡觀察長線趨勢,所以犯了見樹不見林的致命傷。

  6、『K線在什麼時候不能做』比『K線在什麼時候能做』要來的重要。

  7、K線學的豐富種類,反而造成學習的大障礙:因為種類太多而記不住。

  8、一般操作者最喜歡K線──K線學雖然豐富、而且入門容易,但是難度也高。尤其是中期以後,難度愈來愈上升、變化也愈來愈靈活精湛。

  9、市面上目前看到的K線書籍,很慘,誤導群眾太嚴重。依我看:大概是沒救了。

 10、即使是K線的經典書籍,譬如"強力陰陽線"那本,初學者大概也要看個三遍以上,才能夠勉強記住七成。

 11、練習K線的時候,一天接著一天練。實戰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天都有機會進場或出場。

 12、學習K線,要小心因為接觸短線過久而變的短視、急躁、沒耐心、貪圖小利、眼光變短淺、心胸變狹窄。

 13、K線並不是每一天都有顯著的意義。而之所以不顯著,是因為人類的智慧不夠所以解讀不出來。我們要學著謙卑,大方承認自己所知仍有不足。

 14、當K線學到中期以後,慢慢大概熟悉常出現的K線型態,到此境界可以開始統計常出現的線型的勝率,然後把這些線型納入機械法的進場條件。

 15、有些K線型態出現的次數少,無法做統計,但是也因為出現的頻率太低,以致於一出現的時候可能感覺會很強!像這類的K線,就須要動用預測法了。

 16、使用K線的時候,最好4/5是機械化,1/5是預測法。



  我們理想的目標,是儘量使K線操作納入機械規則,但是我們也知道礙於人類的智力,暫時無法將全部的K線變化都規則化,所以,某些時候我們必須認命,如果作輸了,就要使虧損減少,所以資金管理還是很重要。

  另外一方面,因為是做短線,有些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特殊狀況,這些狀況不是K線的錯,而是短線本來就會發生的情形,所以不要過度大驚小怪,儘量要保持鎮定、保持靈活。

  K線會牽扯到許多短線問題,我們下一篇繼續講。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6-9 禮拜二 早晨9:28起筆 6-12 早上10:40寫完

2009年6月7日 星期日

機械式操作法(24)~學習『不知道』的勇氣。

機械式操作法(24)~學習『不知道』的勇氣。
[寫完]


  人不是神,即使在經年累月的看盤經驗中磨練出一點預測的能力,但也沒辦法在每一年、每一個月、每一天都清楚知道這個盤在幹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不知道。『不知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是不知道,卻裝作知道」。

  我們學習技術分析,除了充實知識以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學習『不知道』的『勇氣』──勇敢地承認自己不知道,而不要因為愛惜顏面而裝做知道。

  在學習的旅程中,一方面要勇猛精進,另外一方面卻要謙卑保守。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是意圖在每一個點都獲勝,而是要讓自己避免在詭譎的難盤中受傷;先求生存,其次再求獲利。

  很多操作者由於年輕,體力旺盛,所以對知識有追求的熱誠,這本是好事,但是股市這個東西,它的難度本來就比較深,所以在很多地方都要保留餘地;看不懂,就不要做。

  我再重覆一遍:看不懂,就不要做。有疑慮,就先退場。打不贏,就趕快跑。

  隨著知識的增加跟智慧的提升,我們的操作能力應該會在兩大領域得到進步:第一是:決定進場的勇氣增加;第二是:決定不進場或退場觀望的智慧增加。
    
  有時候,判斷「此處不宜出手」的知識,比判斷「此處應該進場」要難,而且可能會難很多。

  至於有一派的操作者主張:「先開槍,後瞄準」,那是指在練習短線的技巧的時候可以參考這樣使用,一般人則是應該避免「看到黑影就開槍」。

  在很多的時候,我們必須學著冷靜、保守,以不變應萬變。

  注意!『不變』也是『變』的一種。有的人操作成癮、停不下來,最後染上一堆病,這就是「缺乏彈性」、「身段僵硬」、「不肯改變」。能夠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的人,才是好的操作者。

  對於很多同學而言,如何一方面去『思考盤勢的奧秘』,另一方面又要學習大方承認『眼前這個盤勢不是人類微薄的智慧所能夠了解的』──這是個難題。但是即使它困難,你也要去學。我的建議是:你要盡人事,但也要懂得知天命。換言之:當我們苦苦思索盤勢想不出答案的時候,就要學著想開一點,不要硬逼自己一定要找出個非漲即跌的答案,那樣可能會掉入二分法的思考陷阱。
不過,這裡有一個大問題,就是:『我怎麼知道眼前這個盤勢我"沒辦法"判斷?』──一般操作者普遍會有一種成見(在很多的時候,這種見解是一種錯覺),認為「現在看不出盤勢的方向,只是因為我還沒有找到;如果我一直花時間追究下去,就會找到我想要的答案」──這種想法,本來是對的,但是現在都普遍被扭曲,甚至完全違背學習的本意而變成了妄想。那麼,比較正確的講法是怎樣呢?我要跟大家說的是:『如果你目前使用的交易系統無法解讀出盤勢,那麼,你就是"不知道"。於是就不要採取任何動作。』

  一般人並沒有自己的交易系統,這是致命傷。在沒有交易系統的原則指導之下,無論他怎麼用功,都可能會淪入妄想。當他認為:「我現在看不出來,只是因為我還沒找到答案;只要給我時間去思考,我就會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其實這時候他可能已經犯了幾個錯誤,我說明如下:

  1、有時候,你找到的只是一個『解讀方法』,而不是一個「答案」。
    ~方法需要花時間去學。答案就是直接看出來漲或跌。

  2、就算你找到了正確的解讀方法,你也不太可能在一兩天之內都學得會。

  3、市場的操作技術,五花八門、邪魔外道如滿天繁星,在其中苦苦尋覓,何時方休?
    ~各種多空現象實在多到爆,你如果慢慢去思考,實在是很難不迷失……。

  4、注意:如果你找到了一個『解讀方法』,而且這次也靈驗了,但絕不保證這個方法下次也同樣適用!
    ~一般人會有一種很天真的想法,認為「這次用這個方法很靈,下一次遇到"相同狀況"的時候比照辦理即可」──問題是:所謂"相同狀況",是一個很難分辨清楚的現象;有時候兩種內在截然不同的狀況,卻在外表上看起來一樣──遇到這種騙局,就慘了。換言之:一般人自以為遇到"相同狀況",但可能還有其他關鍵處沒有觀察出來,而那些沒有被看到的地方卻是最重要的不同之處。

  所以,整個『不知道』的關鍵知識是『你有沒有正確的交易系統?』──如果依照操作守則用盡你的系統裡的判讀法則都找不出什麼徵兆,那就是『系統沒有亮燈』。既然系統沒有亮燈,那我就是『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就不要有多餘的動作。以免流入妄想。

  一般人之所以沒有交易系統,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潛意識裡面拒絕使用交易系統,因為他想要「亂來」。如果有了交易系統,那麼,幾乎八成以上的知識都要被貼標籤,換言之:被納入系統的知識才可以『使用』,如果沒有被納入系統,就不可以使用這門知識──哪怕這門知識也是一門還不錯的知識,但只有沒有被我們的系統收編,就不可以用。這是很嚴苛的戒律,但是原則上絕對要遵守。

  這裡要嚴正澄清的一點是:承認自己『不知道』,並不代表「沒有動作」。「沒有動作」是屬於『不知道』哲學的一種,但是在『不知道』的哲學中,還包括了『拒絕解讀不是自己系統裡的知識』──譬如說:如果我的交易系統裡不包括「基本分析」,那麼,所有基本面的知識跟新聞都不可以影響我的進出場、也不可以影響我抱單的毅力。

  有些使用預測法的人在分析了一大堆多空現象、想了一大堆理由之後,感覺多空都難做,於是決定「不動作」──換言之:他是「"預測"盤勢將會震盪」所以才決定暫時不動作──這樣就是預測法了。跟我在這裡所講的『不知道』的哲學,並不是同一件事。

  人類之所以拒絕承認自己「不知道」,其心理因素不外乎是:爭強好勝、驕傲自大、自我膨脹、脫離現實、說謊、欺騙自己……在股市中,這種現象尤其嚴重,因為很多操作者進入市場是為了「愛現」,而不是為了賺錢──在這種死要面子的虛無心理作祟之下,很多操作者都催眠自己「我知道的很多……我知道的很多……我知道的很多……我是高手……」──長期下來,不是變成更愚昧就是病變的更嚴重,此時,要求他們誠實承認自己的無知,真比殺了他們還難過。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6-6 禮拜六 早晨10:30起筆 6-8 早上10:48寫完

技術分析(20):假突破?假跌破?怎麼看?怎麼辦?

技術分析(20):假突破?假跌破?怎麼看?怎麼辦?


[寫完]

  有同學問我如何分辨假突破跟真突破?──這是老問題了,就利用這機會講講。

  一、愈是短線,假突破的現象愈嚴重、愈多。

  二、愈是短線,假突破的現象愈難以分辨。

  三、愈是長線,假突破的現象愈難以下定決心去處理。

  四、期指的假突破現象,比較少;個股的假突破現象,多到令人厭倦。

  五、愈是投機股、愈是主力股,騙線就愈多、假突破跟假跌破就愈多。

  如何分辨假突破跟真突破?

  我的答案是:要精通均線、精通k線、精通型態、精通量價關係。

  如何應付假突破?

  1、設好停損點。

  2、停損點一旦觸及,就必須甩掉疑慮跟執著,切實執行停損。

  我想講的是:其實,我們學習技術分析,有很大的一部份,就是在學習如何去『處理假突破之後的敗局』。有的人會覺得分辨真假突破很重要,其實那可能有部份是錯覺;我的意思是: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看出來這裡到底是真突破還是假突破,不過,以突破買進法的多單為例,如果它一旦跌破了你的停損價,那麼,在你的交易系統中,它就是一個「假突破」──至於它用什麼方式做壞事的?那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反正你已經被騙了,那就停損吧。
  所以,重點是你的停損要好好處理。然後在心態上,把『突破』當成是一項普通的交易即可──這話怎麼說呢?──一般人之所以這麼在乎真突破假突破,最大的原因是:「他在突破點加了太多的碼了」──這樣一來,就牽扯到兩個問題:1、你是用什麼方法操作的?2、你的資金管理方式是怎樣?(請反省您是否認為一旦突破就會有大行情而瘋狂下注?)

  我的方式是這樣的:

  一、原則上,我的交易主流是使用『突破買進法』,這是依照傑西李佛摩操盤術的觀念。換言之:我大部分的買進機會都是採取『突破以後買進(創新高)』,如此一來,因為沒有其他種類的進場方式,所以,對待每一個買進機會我沒有「大小眼」的分別;在大原則上,我不會特別重視某一個「突破」(也就是說:原則上,我盡可能去避免預測哪一個突破會創造比較大的漲幅),而是遵守紀律,給每一個突破『相等對待』的機會。這樣一來,我將會在機率方面佔到優勢,因為假突破不是那麼多(先就期指而言)。

  二、所謂『相等對待』,意思就是進場的資金一樣多,也就是資金與風險管理的問題。既然會有假突破的潛在威脅,那麼,「突破」以後就需要分批進場;如果突破以後繼續往上漲,則加碼;反之,如果突破是假的,價格就會停止不動或是反轉,此時就不會創新高,既然沒創新高,那就不可以加碼,也就沒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加碼了。結果是:如果碰到假突破,但是因為進場的只有第一批資金(我每一批資金是用總資金的1/4~1/3),所以蒙受損失的部位也只有1/4~1/3。

  因為個股的假突破很多,所以資金分批進場的作法在股票領域中非常重要。

  股民們為什麼會這麼在乎假突破跟假跌破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往往在自認為發生「重大突破」的地方買了太多的部位,一旦價格反轉,就會捨不得殺。除了部位太大而懶的移動之外,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對突破的寄望過高」,以致於在心理上面難以承擔被騙的感受──愈是害怕被騙、操作的能力反而降的更低;愈擔心被騙受傷害、損失的錢就有可能愈多。

  愈是想要在「突破」的價位「大舉」加碼,就愈在乎它是真突破還是假突破。其解決之道,除了精進判斷盤勢的技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資金分批進場了』──因為在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很難預測這到底是真突破還是假突破,所以我們只好分批進場。

  我們也許永遠都無法成為優秀的「預測家」(事先預知這是真突破還是假突破),但是我們可以學著謙虛一點,不要一突破就發生資金失控;哪怕只是緩一天進場,都是好的。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6-4 禮拜四 早晨11:27起筆, 6-6 早晨10:09寫完

股市心理學(29):不能一直把自己綁住。

股市心理學(29):不能一直把自己綁住。


[寫完]

  人生很享受的一件事,就是閑來無事,拿著一本好書看看,這叫做清福。

  但是目前我們的人生,都離這個太遠。忙碌的上班生活跟家庭事務,讓我們很難閑下來,然後就變得愈來愈執著。

  沒賺到錢,執著;賺到錢了呢?還是執著。

  進股市,大家都是為了賺錢。像我們專職的,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追求財務的自由,不看老闆的臉色。但是,在市場裡待久了,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把長中短線三套交易系統給搞出來了,卻又要不斷地改良系統、監督系統,換言之:賺錢的機制一旦啟動以後,就很難再停的下來。還沒賺到錢的朋友可能會幻想贏家都過著輕鬆悠哉的日子,嗯,是有一陣子可以天天喝下午茶沒錯,但是大多數的時間都還是花在研發上面。

  以前年輕時忙著研究市場,現在老了,還是一樣忙著。很多有錢人,為了他們的事業、為了他們每個月都能賺到跟以前一樣多的錢,他們都沒閑著,繼續為金錢奮鬥,有些人則是繼續為金錢傷害自己的身心。

  我們在市場裡專職的,也是一樣,雖然這個月有賺到,但是下個月又是從零開始奮鬥起。每個月,我們都在打一場新的遊戲。

  所以,對於剛進入學習大門的朋友而言,我有個建議:不要去想像等將來你賺了錢以後就會悠哉悠哉,你現在就要學會『放下』──放下你的情緒、放下你的煩惱,暫時鬆弛一下你最「關心」的人或事,不要把自己綁的太死、不要在思想上給自己過度的嚴苛要求。
  有時候,市場很容易賺錢,有時候,市場不容易賺錢;有時容易有時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即使天天有進場機會的當沖,在大空頭的時候也是不能做。所以:天底下沒有完美的操作方法。

  心情鬱悶的時候,多睡覺、多休息,讓腦袋放空。如果是感覺精力還有賸餘,那就趁此機會多多進修學習,把注意力從操作轉移到學習上面。

  休息,是為了等待下一個明顯的進場機會。但這需要時間等待。

  這段等待的時間,短也好、長也好,只要你的休息不夠、精神不濟,那麼,即使抓到機會,但是因為體力不足、腦力不夠、養精蓄銳不夠久,就不可能會做的好。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我也會犯)都擔心下次機會會很快來,所以不讓自己休息,守在場內不肯走,其結果是摧殘了自己剩餘的心理資本。經年累月下來,會生病;肉體的病、心理的病,都會有。有的有明顯症狀,有的沒有;沒有明顯症狀的,更可怕。

  有時候,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只要五分鐘,就會有休息的效果。

  只要有五分鐘的寧靜──只要是真正的寧靜,哪怕是只有五分鐘,都是好的。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6-3 禮拜三 早晨9:33起筆 6-4早上11:25寫完

股市心理學(28):適應環境,消滅自己的妄想與怨氣

股市心理學(28):適應環境,消滅自己的妄想與怨氣。


[寫完]

  這個盤走到今天,讓我想起當年6484之前那一段的氣氛。如果有人問我:你對盤勢的感想如何?我也許會跟他講說:這裡有點像6484之前的那一大段震盪──然後,對方的臉上可能就會露出迷惘之色。

  這個地方到底是不是當年6484的翻版?這個問題並不重要,因為:意見跟感覺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跟著觀察走的;如果有錯,一個成熟的操作者可以在最後一刻改變自己的立場、把自己的錯誤糾正過來──如果沒有這種『幡然悔悟』的能力,那就是輸家了。

  我所要談的是『經驗傳承』的問題。這個『傳承』指的不只是把經驗傳授給別人,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經驗「傳給自己」──換言之:如果你的記憶力不好,或是沒有建立起一套『能夠把經驗描述出來』的文字組織能力,那麼,你的經驗將很難傳承下去。

  6484的經驗是什麼?
  1.散戶進場以後,有賺;大概賺了10%以後,盤勢開始變的詭異。
  2.類股輪動,速度不均勻。
  3.散戶買最多的類股,半途漲勢中斷。
  4.時間拖的很長。
  5.愈到後期,愈量價背離。
  6.盤勢雖然上漲,但散戶最後沒有討到便宜,完全處在一種詭譎的等待氣氛中。

  如果你把重點放在以上六點的內容,那就錯了。重點是:你如何要喚起當年的記憶?然後再把當年的記憶轉化為現在操作的助力?

  一般人學習操作,都只想要學技術,而不想要學態度。態度怎麼培養?從經驗中培養。換句話說:你須要從經驗中去學習適應環境、適應市場。如果不能適應,心態將逐漸被妄想所引導,最後發展成錯誤,然後就等著被淘汰。

  用上面的六點當例子,一般人會這樣問:
  1.為什麼散戶進場以後賺了10%盤勢就開始變的詭異?
  2.既然類股輪動的速度不均勻,那我應該買什麼類股?
  3.既然散戶買最多的類股半途漲勢中斷,那我如何避開這一類的股票?
  4.既然時間會拖的很長,那我如何在短時間之內獲利?
  5.既然愈到後期愈量價背離,那是不是表示到後期就要考慮放空?
  6.既然散戶處在詭譎氣氛中,那我要如何避開這種氣氛?

  這裡面除了第一個問題還有點價值之外,其餘五個問題都「可能」搞錯了重點。換言之:對於新手或是不懂的人而言,其餘五個問題都是問錯了方向。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散戶進場以後賺了10%盤勢就開始變的詭異?因為散戶總是比較慢進場,所以當散戶進場以後,後面的買盤力量就很有限了,此時,景氣的復甦力道確實有在進行,所以盤勢跌不太下來,但是又因為後續買盤不多了,所以指數漲不太上去,但也不會大跌。

  其餘五個問題,對於新手或是不懂的人而言,正確的態度是這樣的:

  2.既然類股輪動的速度不均勻,那我的心態應該如何適應這種不均勻?
  3.既然散戶買最多的類股半途漲勢中斷,那我如何接受這樣的挫折?
  4.既然時間會拖的很長,那我應該如何學著忍耐?
  5.既然愈到後期愈量價背離,那是不是表示操作區間將會愈來愈難做?如果是這樣,我是不是要休息?
  6.我要如何去適應這種詭譎的氣氛?

  一般人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是以「獲利」為優先考量,換言之:如果發生一種困難的狀況,他不會想到要去『接受現實(適應這種挫折)』而是想到「如何事先規避這種困難?」以及「能不能趕快換另外一種方法獲利?」&「能不能趕快換另外一支股票操作?」──這種心態表面上看來很積極,其實就是搞預測法,是不太對的。

 
  一般人遇到困難的時候,都先幻想有一種方法「可以事先避開這種困難」──這種心態就是馬後炮、就是搞預測法──金融市場的學習主要內容,除了要掌握正確的趨勢以外,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磨練人性,也就是:『你要能夠接受現實,然後你才能夠用理智去觀察這個盤。』

  注意:絕大多數的操作者,其實在進場之時跟進場之後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他們不是「無知地滿懷期待盤勢將會照著他們想像的那樣發展」,就是自作聰明地「使用種種預測技巧規定盤勢一定要照著他們想像的那樣發展」,如果盤勢不是照著他們的意思發展,他們就會生悶氣、賭氣,甚至再度胡亂預測盤勢將來會漲回到他們當初買進的價位──換言之:絕大多數的操作者從來都不接受現實,反而抱怨現實,然後到處去尋求千奇百怪的方法去逃避現實、或者妄想有某些方法可以扭轉現實。

  為了逃避心理面、為了顧慮到自己的顏面自尊,絕大多數的操作者存著成見去看盤,一天復一天、一年復一年,然後把自己的負面態度給撫養長大!如果你對他們強調心理面的重要,他們會說他們已經知道了那些「心法」──但荒唐的是:他們從來沒有去『苦練』過心法──他們只是知道而已,並不想去做到。他們之所以想知道「心法」,只是出於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滿足,而不是想要實際達到『証道』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盤勢都不會照著你所想像的那樣去發展,所以你只能夠心平氣和地去接受盤勢違背你的意思。而整個市場教育大部分的訓練目標,都是在訓練這個『心平氣和』!如果你不能夠心平氣和,那麼,你的觀察就不會客觀、你的操作就不會正確,你的經驗也無法累積(待久了徒增怨恨罷了)。

  最近這一段時間,發生了「大盤漲,但是原先飆的很厲害的股票反而逆勢下跌」──這有啥稀奇呢?這種現象過去十幾年來也發生過很多次,有很奇怪嗎?不奇怪。就算奇怪,你也要去接受它,而不是因為「盤勢不如意」而讓自己陷入挫折跟鬱悶。絕大多數的操作者,在「不如意」的情況發生之後,反而更積極地去尋找讓自己「操作地更爽」的技術,而不去反省自己會產生這種「不如意」的情緒來源才是操作生涯中最大的敵人!

  注意:當我們產生「不如意」情緒的時候,這是一個警訊,但這個警訊的第一重要的意義是在告訴我們:『我的心理素質很差,還需要多磨練』,其次才是警告我們『我的技術可能出錯』。但是一般人都對於心理素質這一項都裝做沒看見,或是認為「知道就好」。

  在股市中,我看過的贏家以及有希望成為贏家的人,都是:『無怨無悔』,他們不隨便去羨慕別人的表面成就,而把絕大部分的精力花在磨練自己的心性。相反的,成群結隊的輸家一天到晚在那裡大呼小叫,抱怨自己沒買到飆股,或是看到別人的飆股漲上去就流口水──這種「抱怨」與「流口水」,就是輸家的特徵。

  如果對盤勢的「不如意」發展會產生負面情緒,表示你很可能把操作的失誤推給別人。譬如說:當他虧錢的時候,他會抱怨這是因為盤勢的發展「出乎意料之外」,而不會去想到虧錢是因為自己的負面情緒強過了理智。

  所以,這一陣子,當你買到的股票沒有「飆」,這沒啥好奇怪的;真正奇怪的是:為什麼你會認為你買的股票就一定要飆?你有沒有考慮過萬一沒有飆的話,你要怎麼辦?

  如果這些都沒想到的話,那麼,無疑地,你是一個輸家,或者:你即將成為輸家。
  
[end]

~王力群(王勵群)RandyWang.台灣,台北,2009-6-1 禮拜一 早晨9:06起筆 6-2 早上 10:30寫完